2024年11月28日,人文学院在昌平校区逸夫楼1036教室举行了2024年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暨教学观摩研讨会。校工会彭博副主席、校本科教学督导组侯廷智教授应邀出席,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杨军,院长赵晓华,党委副书记康晨宇,各室所负责人,学院教师及同学们共4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比赛的评委由受邀嘉宾、学院领导、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学院教学质量评教小组成员及学生代表等组成。学院工会主席王学深主持本次活动。
在开场致辞环节,赵晓华院长指出,目前学校正在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提升工作,而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实现此目标,学院高度重视对教师教学基本功技能的提升,将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看作是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和学科建设的良好抓手。以此为契机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不仅是一场比赛,更重要的还有观摩与评议。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们可以一起相互研讨切磋,分享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校工会彭博副主席在致辞时介绍了我校青年教师在北京高校青教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肯定了人文学院对于教师教学基本功锻炼的重视,阐释了学校青教赛的新要求、新变化。彭博副主席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基本功相关的比赛,并预祝本次比赛和观摩活动顺利进行。
在教学展示环节,首先登场的是来自逻辑研究所的付小轩老师。她的上课题目是“悖论之美——逻辑、绘画与音乐的跨界对话”。通过结合逻辑、绘画和音乐领域,本次课程从直观的绘画和音乐切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抽象逻辑悖论的核心内涵及其在跨学科中的启发性作用。生动的实例,紧凑的课堂设计和有趣的互动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其思维边界。课程主要分享了三方面的知识:(1)了解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逻辑基础及自指句的思想;(2)认识艾舍尔绘画中视觉递归于错觉的逻辑结构;(3)探索巴赫音乐中对位法的递归性与层次感。最后付小轩老师对课程进行了总结,强调课程探讨了逻辑悖论在形式系统中的局限及其跨领域的美学意义,通过哥德尔、艾舍尔与巴赫的案例,展现悖论如何推动逻辑、绘画与音乐的跨界对话,并提出今后的课程会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即兴创作等,以增强逻辑与艺术的结合体验。
第二位参赛的是中文教研室的张悦老师,她的授课题目是“晚清科幻小说的未来书写”。该课程是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课程“晚清小说研究专题”中的第二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晚清小说发展的基本状况,本节课将着重把科幻小说作为晚清小说的一个样本,通过分析晚清科幻的未来书写来窥探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在这种转型过程中晚清知识分子在中西文化之间的艰难选择与矛盾心态。在开场,张悦老师以大家熟知的国内外科幻大片引入,随后展示晚清科幻小说《新石头记》中“贾宝玉开潜艇”的插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脑洞大开的另类晚清科幻。随着课程的开展,张悦老师以晚清科幻小说《新石头记》为例,展示“科幻红楼”的基本情节以及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新奇设定;从吴趼人的身份(谴责小说家)入手,阐释了为何一位如此关注现实的作家,会写出一部幻想性的作品,解答了为什么《新石头记》在写后半部“幻想”之前,要写前半部的“绝望”,并指出根源是来自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继而转向“理想国”的乌托邦想象。晚清的“强国梦”越是美好,越反向映照出的社会现实就越是不堪。最后,张悦老师通过课程总结到:晚清文学处于一个中西交融、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阶段,在晚清的科幻上尤其体现出一种混杂性矛盾性。理性让晚清知识分子不得不承认西方文明的先进技术,但感性又驱使着他们回到传统文化当中翻箱倒柜,试图从故纸堆里找到可以超越西方的遗产。
第三位参赛的是艺术教研室胡啸老师,他的授课题目是“从《进行曲》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谈‘国之歌者’聂耳”。胡啸老师的授课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1)展现聂耳的年华与才华,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形象丰满的聂耳;(2)分析《进行曲》的音乐本体特征及勾勒其成为《国歌》的演变历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作品的“经典性”与“权威性”;(3)阐释《国歌法》的现实意义,帮助学生进一步认知这部法律,增强爱国情感。在具体课程授课环节中,胡啸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PPT、音频结合、演唱和实物演示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现场分析、演唱了《义勇军进行曲》乐谱手稿,指出首先Marcia Vivace,为意大利语,乃音乐术语,意为充满活力的进行曲风格。所以,聂耳借此将曲名写为“进行曲”。日后,影片投资人、军人出身的朱庆澜将军在曲名中加入“义勇军”三个字。其次,乐谱用了两种并行的记谱法,即五线谱和简谱。前者主要用于于专业人群,后者主要用于普通百姓。最后,歌词为长短句,音乐是G大调、单声部,全曲共37个小节,旋律建立在G-B-D的基础上。结构上可分为前奏+6个乐句(非方整性数列结构)。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聂耳在全曲最为重要的“位置”——起来,起来,起来,使用了一个大的箭头,即音乐力度记号,意为渐强。目的与效果不言而喻。最后,胡啸老师现场演唱乐谱,强调了《义勇军》的音乐本体具有“经典性”特质。
第四位参赛选手是历史研究所的焦雨楠老师,她讲授的题目是“走进1949——雄伟壮丽的开国宣言”。课程是《新中国史》中的一节,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几十年来的风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有一较完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和推动课程思政,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宽其视野,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次课程围绕“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展开。焦雨楠老师强调“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是经过高度概括的雄伟壮丽的开国宣言,它经常用于描述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一提及新中国的成立,大家在意识里自然会具体地聚焦开国大典。所以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三者之间联系密切。通过举例子的方法,焦老师抛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帮助大家明确“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首次出现于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式上,是毛主席的开幕式致辞。随后,为了加深同学们的印象,焦老师播放了该视频片段并带领同学研读主席的开幕式致辞,帮大家捋清楚此致辞的逻辑、语言,感受70多年前建国前夕主席对全国形势的分析、解读,以及对新中国未来的展望。通过新中国史课堂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习得正确的国史知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同时,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第五位比赛选手是哲学研究所的梁辰老师,他讲授的题目是“《逻辑哲学论》与‘真假美猴王’”。梁辰老师通过《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的片段,引入《逻辑哲学论》中关于“事”“理”关系的讨论,从而介绍早期分析哲学中的名人名著、重要观点和核心论证,以期打开学生思路,使其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在本次课程中,梁辰老师的教学思路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从中国古典到西方现代,从形式巧合到实质关联,从破除俗见到建立正解。在具体的授课环节中,梁老师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教学(1)维特根斯坦其人其书 ;(2)《逻辑哲学论》中的本体论 ;(3)《逻辑哲学论》的伦理宗教意涵教授中灵活穿插美育熏习与课程思政环节。在授课过程中,梁老师简述了维特根斯坦的生平和《逻辑哲学论》的成书,点出了《逻辑哲学论》书名与斯宾诺莎著作的形式关联,介绍了1927 年张申府翻译的 《名理论》,着重辨析了核心术语事实与事态,阐释了事物的内在属性和外在属性,论述了《逻辑哲学论》与斯宾诺莎思想的实质关联。
在评议环节,侯廷智教授首先对参赛选手进行点评。侯教授指出,学校和学院对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教学督导工作的开展也正是以促进老师们提升教学水平为目标。在充分肯定了五位青年教师的优秀表现后,侯廷智教授从师生个体感受、感情的交流等方面,指出了各位青年老师还需要更进一步加强的方面。侯教授建议可从调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使用较为灵活的站位移动和现场即兴互动等入手进行改进。校工会彭博副主席随后也进行了简短的点评,他从教师的着装、台风、互动性、语速、设备使用、板书书写、思政元素等方面对各位老师提出了改进意见。各专业资深教师也针对五位老师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的点评。
最后,工会主席王学深公布了比赛结果。经本次由20位教师组成的专家组评议,最终推选张悦、胡啸两位老师代表人文学院参加学校第二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比赛和观摩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下落下帷幕。
文:王学深
图:孙磊
上一条:人文学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下一条:哲学和法治文化博士学位点建设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