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9日,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魏玮老师组织了选修《楚辞研究》课程的五名同学集体赴湖北武汉寻访楚地遗风,开展了为期2天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这两天的实践教学,同学们考察文化遗产,感受楚地风土人情,理解《楚辞》情感精神,从而拉近了与《楚辞》的距离。
(武汉实践教学第一站——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实践教学活动以参观为主要形式,以感受楚地文化为特色,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在两天的时间中,参观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屈原纪念馆、东湖行吟阁、武汉大学、湖北省博物馆以及辛亥革命博物馆。通过参观遗址遗迹、出土文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课堂上的知识,对《楚辞》传达的精神有了更切身的理解。
此行的第一站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老师和同学们中午刚下火车,就风尘仆仆地赶往了纪念馆。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南麓的阅马场北端,占地面积28亩,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二层红色楼房,因此又称“红楼”。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进驻这里,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发布了第一号布告,宣布废除清廷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里珍藏了大量文物和文学、照片资料。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教学小组依序参观了《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两个基本陈列。《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现布置于都督府旧址一二层,通过实物、历史照片,真实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权诞生地的历史风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布置于旧址院内西配楼,以近400件展品,全景式地再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恢弘壮阔的历史。
(鄂军都督府旧址)
接下来,离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后,老师与同学们前往了东湖湖畔的屈原纪念馆。
屈原纪念馆建于1958年,是一组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民族形式建筑。设有二层展室,陈列有关屈原的文献资料以及后世对屈原的研究资料、书画等艺术作品。
尤其具有意义的是,在屈原纪念馆前,同学们齐声朗诵《离骚》,瞻仰屈子像,表达自己对屈原精神的崇敬及深切怀念。当时正值傍晚,残阳铺水晚风凉,美丽风光勾起心中无限遐思,同学们和老师一边参观,一边谈《楚辞》、谈屈原,对屈原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路过东湖边的一丛残荷,同学们诗兴大发,有人吟“留得残荷听雨声”;遇到湖心中孤立的亭子,有人吟“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可谓是尽显人文风采。
(同学们在屈原纪念馆前吟诵《离骚》)
晚饭后实践教学小组参观了武汉大学校园,还专门参观了文学院教学楼。看着“国立武汉大学”牌坊背面的“文法理工农医”六字,“文”被放在了第一位,被视为相当重要的位置,心中不由燃起一股自豪之情。
(“国立武汉大学”牌坊)
第二天一大早,师生一行人来到了本次实践教学的重点——湖北省博物馆。楚国立国约有八百年历史,楚文化作为先秦时期的一个区域文化,独具一格、自成一体、博大精深,是构成先秦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以来,湖北发掘了大大小小五千余座楚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现了楚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教学小组依次参观了《楚文化展》、《曾侯乙墓》、《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
《楚文化展》分为八个部分,集中地展出湖北地区出土的楚文物精华,力求全面展示楚文化的辉煌。展品中有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睡虎地秦简,还有复原的2002年在湖北枣阳九连墩发掘的楚国车马坑中的部分车马。
曾侯乙墓是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城郊擂鼓墩发掘的一座2400年前的诸侯国君的墓葬,墓主人为战国早期曾国国君乙。此墓葬出土多种文物万余件,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保存好。曾侯乙墓展览陈列了该墓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现了2400年以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陈列分祭厅、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八大部分,共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360件。其中包括青铜鹿角立鹤、联襟大壶、尊盘、鉴缶等器物;迄今仍很锋利的多戈戟和三角剑形的殳;迄今发现最早的、包含颇多文字资料的竹简;重达2156克的特大金盏;制作方式与风格迥异于楚、秦的漆木竹器等。
尤其让同学们激动的是,在现场看到了曾经在课堂上以图片形式展示的编钟、二十八星宿图衣箱、篪等,甚至亲耳听到由编钟和篪演奏出的音乐,感到震撼与奇妙,也能更好的理解课堂上的内容。除了这些,还有彩绘凤鸟纹木雕漆座屏让人感叹于战国时期木雕艺术品的精致,越王勾践剑使人秒回充满烽火的战场,人骑骆驼灯中窥探出当时南北文化的交流,圭、璧、琮、璜、璋,各种玉器配饰品,琳琅清脆,细嗅出士人对于高洁美好情操的偏好和秉节自修。各种各样珍贵的文物,使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战国时代的楚地文化,与楚文化进行了深刻的交流。
(实践教学小组在湖北省博物馆前合影)
(湖北省博物馆的部分文物,包括编钟、二十八星宿图衣箱、篪等。)
最后一站,我们去了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湖北省武汉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2142平方米。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集陈列展示、文物收藏、宣传教育与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是现有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中展览规模最大、陈列科技含量最高、复原场景最多、参观导览系统最全的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缘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套),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27处,艺术品12处,多媒体20处。极度逼真的场景布置,使人身临其境,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革命道路的艰难以及革命前辈的不易。
(实践教学小组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前合影)
(同学们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参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次武汉的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把课上抽象的诗人情感、楚地风貌化为具象,有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是一次收获颇丰的旅程。
同学们的实践心得
这次武汉的实践活动,让我们深入了解了楚地文化,更好地理解了《楚辞》的创作背景以及其中的思想感情,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李哲
在武汉实地观摩这两天,和老师同学们去了五个地方,看了不同的展览,也体会到楚地的独具特色的人文风俗,收获颇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此次实践之行,我们对于《楚辞》、楚文化的认识也更近了一步。——黄文燕
当我们评价中国的古典乐器时,是否有必要使用西方的评价标准?为何对于编钟的功能展示需要用到西方乐曲?这背后似乎反映了一种文化心理——我们在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总是习惯性地用西方的标准来评价自身。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更加注重文化自信,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地、完整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当你守得住自己,也便守得住世界”,在倡导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守住自己的根,并用更好的方式,使人们理解与接受。——岳子瑶
回首两天的参观经历,虽然有些疲惫,但是充满了欢乐与欣喜,我们跨越地理的距离,来到了几千年之前屈原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我们离屈原更近了,也离屈原的思想更近了。——庄玥
两天的时光充实得像是过了很久,累而幸福着。实践教学的快乐来自每一点新奇的发现,来自朋友之间的每一个不易察觉的体贴,是能感受到的所有人的快乐。——关婷慧
文/李哲 图/魏玮
上一条:以美育人,回归初心——2019第二期... 下一条:人文学院导师培训系列工作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