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检索 

高级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子法大  >  正文

【CUPL正能量第191期】 张雯琦:社区防疫志愿者

来源:校团委  文|团宣通讯社 冯思琦 郎朗 杨振霄   9-1   阅读:
T AAA

虽然不能像医务人员那样在防疫前线救死扶伤,但我觉得自己也可以为防控新冠肺炎贡献自己的力量。捧着200多份防疫宣传单,爬楼梯挨家挨户走访宣传。一天下来,记不得说了多少句“你好”、“谢谢”……除了感谢和微笑,也有的住户不耐烦、有的老人不理解,还有渐渐沙哑的嗓音和被口罩勒红的耳朵……这是张雯琦第一天参与社区志愿防疫工作的真实写照。

张雯琦,刑事司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江苏省海安市人。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这座位于江苏省中部的鱼米之乡进入紧张的戒严状态。张雯琦所在的曲园社区有居民7000余人,且部分住户是平房,人员分散,防疫工作难度大、任务重,社区14位工作人员应接不暇。2月3日起,张雯琦开始参与社区志愿防疫工作,辅助社区工作人员日常值班、发放防疫宣传单、进行外来人员信息统计。日均7小时的工作,她用实际行动贡献防疫战疫的青年力量。

意料之外的寒假选择

1月18日,在昌平区法院刚刚结束实习的张雯琦回到久违的家,准备开始享受自己“短暂”的假期。按照原计划,2月1日她便要返京继续参加学院举办的“千帆计划”实习活动。然而,随着疫情的蔓延以及网络上疫情信息的迅速扩散,她原本舒适的假期时光变得紧张起来。“21号开始,我就和大家一样,非常关注逐渐公布的各省市的疫情数据”。23日凌晨,她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最新的“疫情地图”,图中刚刚变红的区域,是她的家乡——江苏。

虽处于春节期间,大家防疫的警惕性却一点没有放松。张雯琦的父亲作为一名社区基层工作人员,很快接到指令,取消原定的春节休假安排,立即投身到基层“防疫控疫”的工作中。“我爸爸那时候非常忙,可以说是两点一线,仅有的在家时间也都是吃饭、睡觉,几乎没有其他空闲”,看着父亲的辛苦,她深感社区基层工作的劳累不易,加之疫情爆发导致年后实习取消,她便萌生了参与社区志愿防疫工作的想法,“虽然不能像医务人员一样冲在疫情前线,但我觉得我也可以在家乡为防控新冠肺炎贡献自己的力量。”忙于防疫工作的父亲对她的想法非常支持,而母亲却略显犹豫,“可能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措施不能万无一失”这种种担心让雯琦的妈妈一直心存顾虑,但拗不过父女二人“统一战线”,妈妈终于同意了让女儿参与社区志愿防疫工作。

社区战“疫”正当时

2月3日,作为“外来人员”的张雯琦已经在家自行隔离了14天,确保身体无恙后,她正式成为了一名社区基层防疫志愿者。她的第一项工作便是走访社区的200多家住户进行防疫宣传,提高居民对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一开始的劲头还是很足的,但一上午下来就感到疲惫”,上千级台阶、上百次宣传,她的“第一班岗”并不轻松,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结束工作后,她耳朵后已被勒得通红。张雯琦还在小区卡口位置成为一名尽职尽责的“检查员”,宣传疫病危险、普及防疫知识、检查通行证、测量进出人员体温、劝说住户佩戴口罩……简单重复的工作难免乏味,但她依旧饱含热情,“在检查时大家都比较配合,还会和我说‘辛苦了’,我想这就是我的动力所在”。

物资短缺一直都是社区防疫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张雯琦所在的小区卡口位置,人员往来流量大,刚开始时政府分配的温度计还没有下拨到,加之市面上的温度计很难买到,社区工作人员便通过代购等途径购买符合标准的温度计无偿供给卡口使用,还有人贡献出家中的温度计。社区值班人手短缺,退休的党员便主动请缨,“有人出人、有物出物,一个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大家真的拧成了一股绳”。

社区里的“普法大使”

社区防疫工作对于张雯琦来说是单调而辛苦的,但奉献与服务的体验也时常让她感到快乐。平时在岗位上服务社区民众,回家后和家里人谈起值班趣事,一家人其乐融融,“随着我值班次数的增多,妈妈最开始的顾虑也渐渐消除了,有时还会主动问我今天都发生了什么”。不同于普通志愿者的是,张雯琦在值班过程中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优势”。疫情期间,社区发布了很多法律文件,而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文件与自己关系不大,从而缺少关注。在这时,她便化身为社区的“普法大使”,为来往居民解读这些文件规定、普及法律知识。

刚开始实行小区封闭管理的时候,一些居民由于缺乏足够的防疫警惕性,外出时没有佩戴口罩,一次值班时,张雯琦在卡口处拦住了一位想要外出买菜却没有佩戴口罩的老人,“我先跟老爷爷讲老年人的体抗力相对较差,更要提高防疫意识,并且结合‘治安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法律,劝他回家戴好口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知道张雯琦是“法学生”,日常值班时社区工作人员会主动与她聊起新闻中报道的法律事件,“这时候会觉得自己的专业在这场防疫‘战斗’中有了用武之地,是很自豪的。”

编辑 校团委

关闭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 热点新闻 |
| 法大微信 |
扫一扫,知道更多
| 微博 |

手机版 | mobile phone version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