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展江教授作客“燕山大讲堂” 畅谈新世纪舆论监督
时间 : 2009-07-11       作者:法学院门户管理员       阅读数:

(法研通讯社 韩呈祥)3月28日下午3时,“燕山大讲堂”第二十七期在我校学院路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对新闻媒介运作机制有精深研究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主任展江教授做了题为:“新世纪的舆论监督——一种公民社会的视角”的主题报告。
舆论是中国现今最流行的公共话题之一,在中国特定的语境下,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舆论监督具有重要的意义。展江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公民社会的观察视角,对大众关注的舆论监督给出了自己的解读。
展教授从介绍舆论监督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入手,首先介绍了舆论监督的传统含义,接着在介绍中国特定问题之后,展江教授对中国语境下的舆论监督做了简约的介绍。展教授认为舆论监督可以分为三类:客观报道、调查性报道和新闻评论,其中客观报道是预防性监督,调查性报道是亡羊补牢型的。结合中国语境,展教授指出,调查性报道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报道从而引发关注,是我国主要的舆论监督方式,此外,新闻评论在中国也有重要意义。
此外,展先生从专业的角度,结合丰富的案例,介绍了中国媒体的转型趋势。展教授认为,中国媒体正从国家包养的运作模式向企业化运作模式的转变;从中国媒体的作用来说,中国媒体正从传统单一的宣传作用,向宣传与新闻并重的模式转变;在指导定位方面也由政府意见主导转向信息主导;在价值指导意义上,中国媒体有一元的价值定位向多元的价值定位转变。随后,展教授介绍了媒体与市民社会以及媒体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我国媒体在很大程度上自立性依然不足,但展教授同时强调,当下政策对我国媒体发展是比较有利的。
最后,展教授重点介绍了近八年来我国舆论监督的五个阶段,在展江先生看来,我国舆论监督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2001—2002,为第一个时期,其间电视确立了舆论监督的主导地位;2003年—2004年9月,中国舆论监督经过了一个小的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舆论监督全面推进,调查性报道独领风骚;2004年9月—2006年是第三个阶段,在此阶段时评开始崛起;2007—2008年4月为第四阶段,该阶段新闻评论持续繁荣,调查性报道缓慢复苏;从2008年5月至今为第五阶段,以对汶川地震进行报道为契机,信息公开形成声势。在介绍各个阶段过程中,展教授列举了许多有影响的案例,生动而详实的介绍了各阶段情况。
在互动阶段,现场听众就“人肉搜索”在舆论监督中的定位和困境等积极提问,展教授对问题作出了谦逊而详细的回答,现场气氛激烈而友好。
本次燕山大讲堂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主办,腾讯网承办,法学院研究生团总支协办。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 网站备案 /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 建设维护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