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学院召开“重温人民教育家精神,争当立德树人模范”学习讨论会
时间 : 2024-12-23       作者:       阅读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引领广大师生深刻学习张晋藩先生事迹,深入感悟人民教育家精神,12月18日下午,法学院师生党员代表于海淀校区教学图书综合楼815会议室召开“重温人民教育家精神,争当立德树人模范”师生学习讨论会。法学院副院长张力教授、副院长姚国建教授,以及行政法学研究所党支部、宪法学研究所党支部、党内法规(立法学)研究所党支部、2023级宪行一班党支部、2024级宪行一班党支部师生党员代表参与会议。



讨论会前,与会人员共同参观“致敬人民教育家:张晋藩”特展,法律史学研究院张京凯老师为大家作精彩讲解。与会师生跟随张京凯老师的讲解,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张晋藩先生的治学经历、教学生涯,以及张晋藩先生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与会师生深刻体悟了张晋藩先生对学术的热切追求、对教育的伟大奉献以及对国家的深切热爱。



参观结束后,与会师生一同前往教学图书综合楼815会议室展开学习讨论会。行政法学研究所所长成协中教授主持本次会议。



会议第一项,教师党支部党员代表发表参观心得。胡斌副教授用“震撼”与“感动”两个词概括了自己的学习张晋藩先生人民教育家精神的心得,并指出“人民教育家”这样的称号是对张晋藩先生在学术与道德上的全方位精准概括,应当以张晋藩先生的人民教育家精神作为学术和道德之路上指引。刘国老师指出,要深入学习张晋藩先生提出的“不偷懒、不自满”,张晋藩先生在九十岁高龄依然践行自己不偷懒、不自满的初心,这值得每一位法学研究者学习。张劲副教授强调,法学教育者应当以张晋藩先生人民教育家精神时刻提醒和激励自己,在学术上做到“不偷懒、不自满”,在道德上做到大爱无私、诲人不倦,并深入学习张晋藩先生的格局。蔡乐渭副教授指出,本次学习是一次深入的思想升华过程,张晋藩先生“不偷懒、不自满”的治学精神和他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和践行。赵一单副教授指出,本次学习是一次震撼的心灵之旅,张晋藩先生对学术的纯粹追求值得年轻教师学习,应当以张晋藩先生为榜样,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朱铮老师将自己的学习心得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要做到身体好,良好的体魄是学术研究的基础;第二要做到家庭和睦,家庭是学术发展的有力支持;第三要做到对学生好,培养学生是教师的本职工作;第四是学术好,要在用心治学的同时做到爱党爱国。赵海全老师指出,张晋藩先生的学术伟业让人感到震撼,张晋藩先生为了将中国法制史的学科建设留在中国并发扬光大,写出了举世瞩目的“争气书”,这种治学精神和爱国精神,值得所有法学研究者深入学习和努力践行。庆启宸老师指出,张晋藩先生作为人民教育家,一方面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国家和人民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这是每一位教育者应当践行的高尚精神。王博闻老师指出,应当学习张晋藩先生在科研和教育上的传承与创新,以崇高的治学精神和教育信仰,践行张晋藩先生人民教育家精神。



学生党员代表也纷纷发表活动心得。张晋藩先生的人民教育家精神让与会学生深感震撼与感动,为与会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与前进方向。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学子,各位同学将弘扬张晋藩先生严谨治学、坚持不懈学术精神以及“不自满、不偷懒”的钻研精神,传承张晋藩先生“胸怀家国情怀,为天下育英才”的伟大品格,为我国法学研究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最后,法学院副院长张力教授与法学院副院长姚国建教授进行总结发言。张力教授回顾了张晋藩先生对中国政法大学学科建设以及我国法制史学科发展的卓越贡献。本次活动的感触有两点,第一是“传承”,我国法学的各个学科都是靠张晋藩先生这样的先行者而奠定基础,应当传承张晋藩先生孜孜不倦的育人精神。第二是“创新”,法学各个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创新,应当学习张晋藩先生开创研究风气的创新精神。他同时表达了对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发扬张晋藩先生坚持不懈、不忘初心的殷切期望。



姚国建教授指出,本次活动不仅介绍了张晋藩先生卓越的学术成就,还展现了张晋藩先生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了解张晋藩先生的人生历程,我们对张晋藩先生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各位理解和学习张晋藩先生的人民教育家精神,感受张晋藩先生的教育家境界。他强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习张晋藩先生的教育观,把严谨治学的科研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教育精神结合起来,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以笔耕不辍、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重温人民教育家精神,争当立德树人模范”学习讨论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笔耕不辍,诲人不倦,张晋藩先生为我国教育事业创造多个“第一”,他推动中国法制史学科桃李满天下,不断在人才培养上做到“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以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贡献。法学院师生将继续深入学习张晋藩先生人民教育家精神,为学校、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作贡献,为我国法学研究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n | 网站备案 /许可证号:京ICP备0500463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 | 建设维护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