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日晚,商学院企业史研究所、经济学党支部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联合举办2024年度第7期(总第79期)研究生经典阅读分享会。本次读书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三校师生对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进行研读和讨论。
参加本次经典研读分享活动的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建波教授,伊犁师范大学商学院阿依波塔、马钰等老师,商学院企业史研究所熊金武教授、巫云仙教授、岳清唐教授、陈芑名老师、曾江老师,以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和我院企业史研究所硕博研究生20余人。读书会由巫云仙教授主持,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徐达、张莹,硕士研究生石奇立三位同学做主题汇报。
徐达同学首先从该书的历史脉络角度入手,介绍了该书的时代和学科研究背景;随后对该书的六个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阐述,详细介绍了全书核心的第四、五、六篇,指出马歇尔引入了第四个生产要素——工业组织,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分析进一步完善了其生产理论,提出均衡价格、需求弹性理论等历史性学术贡献;最后分享了在读书过程中对马歇尔的学术贡献、人文主义精神以及数学与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等角度的深入思考。
张莹同学主要从作者介绍和创作背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演进、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以及本书的学术地位和局限性四个部分进行介绍。重点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演进切入,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置于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认识,马歇尔对经济学理论进行了第二次的大综合,对现代经济学体系的形成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石奇立同学主要对马歇尔研究对象与分析工具进行了总结。按照研究问题的的性质,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和排列,总结了解相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经济解释,判断发展方向,减少不确定性,找到其必然性。重点分析了马歇尔的研究方法,如归纳法和演绎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和综合运用,马歇尔将经济学的方法论比喻为树根和树枝:归纳法是树根,它扎根于现实,提供理论发展的基础;演绎法是树枝,从理论基础出发,向外生长,形成具体的分析和推导。
在自由交流与讨论环节,各位同学踊跃发言交流,并积极结合该书内容和自身的思考发表看法,分享了收获和体会。总体而言,各位同学认为马歇尔为经济学综合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其身上那种浓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如果所有的研究只是围绕“理性人”假设开展,那么可能也失去了现实世界本来的色彩;同学们表示马歇尔把系统的数学工具模型以及物理学等跨学科的视角引入到经济学研究中,对今天的经济学研究有巨大的影响,但是过度的数理化可能会导致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的脱节,因为现实的经济现象是复杂的,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量化;马歇尔将时间因素引入经济分析极大提升了经济学的分析能力,其理论创新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当前的经济学研究虽然仍很“热门”,但研究成果如何创新并能为现实问题解决提供指导仍值得思考。阅读马歇尔的经典著作,并借助于其精辟论点,可以对学科范式、经济学研究如何回归到真实的“人”身上等问题加以反思。
针对同学们的报告和发言,老师们给出以下指导意见:
周建波教授首先对三位同学汇报作出肯定,指出阅读经典对同学们的启发很大,马歇尔创新了古典经济学,把供给需求合在一起,建立了均衡价格等一系列理论。之所以能创新是因为马歇尔通过对别的学科领域的学习,把数学、物理的理论运用到经济学研究。他强调一个好的理论不仅需要学术上创新,也要回应社会的挑战,当时整个欧洲的供给过剩,有刺激需求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效用价值论就应运而生。马歇尔最大的创新是工具的创新,在传统的三要素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组织管理的理论,并对此进行具体的分析。
熊金武教授表示三位同学的读书汇报全面、充分,随后指出新一代经济学学生培养,只知道数学模型,没有历史思维,没有哲学思维,不关注理论学习是非常不够的。如果没有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这样的课程,学生难以建立起经济学的场景感和现实感,以至于不知道经济学是什么。因此我们需要多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也包括对当代中国经济史、当代中国经济有关课程的建设。
巫云仙教授肯定三位同学的阅读和对展示内容的充分准备,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根据各自的理解通过PPT做了很好的展示,说明大家对书的阅读下了功夫,在不同阶段同学们对所读内容会有不同的体验,经典著作常读常新。同时也指出同学们需要进一步提升表达能力,在汇报和演讲方面需要对侧重点进行设计,提高演讲水平。读书会不仅要重视读书本的内容,也要注意展示的形式和内容,通过每次展示来不断提升和锻炼同学们的综合能力。
陈芑名老师表示很感动看到同学们如此热情地坚持读书,特别是看到了同学们在读书过程中对一些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这也是我们举办读书会的主要目的。马歇尔研究的是真实的人、研究的是真实的经济现象,不了解经济史的话就无法理解各国经济理论的重要性,无法判断哪些方法是正确的,哪些方法仍然值得探讨,这充分体现了经济史学科的必要性。
曾江老师认为同学们的分享和思考都比较深入,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我们了解经济思想史的重要部分,它处在古典经济学发展和边际革命发生后的脉络交汇之处,恰好把这二者结合起来。马歇尔虽然精通数学物理方法,但他也强调数学不是一个研究工具,只是一个记录事实的方式,这启示我们学习和研究应以思想理论、经济事实为基本,而不是片面追求数理方法。
伊犁师范大学阿依波塔老师表示在三位同学读书报告的心得和交流中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关于经济学原理中的一些理论来源以及一些理论的应用部分。她还表示这是第一次参加由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组织的读书会,认为这种模式非常值得学习,希望下次能够带领学生一起参与,以便共同学习和成长。
岳清唐教授在读书会总结中表示,三位同学分工明确,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本书是非常好的模式。他指出对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这本书的解读要把它放在整个经济思想史的框架内,要明确马歇尔理论体系的特点,对马歇尔综合的解读应该结合价值论以及经济学说史上的贡献。从学术史上来讲,马歇尔的整个理论体系实际上是综合的、折中的,但综合本身也是一种创新,他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后来的微观经济学的基础。马歇尔也强调经济学的研究是要解决人的贫困问题、发展问题。最后,岳老师鼓励同学们要有大的抱负,把学问致力于提高社会的经济发展。
(图 读书会合影)
本次读书会深入探讨了马歇尔《经济学原理》这一经典著作,这不仅是一次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本次读书会不仅促进了三校师生对学科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的深入理解,还激发了大家对这些领域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讨。尽管时代变迁,但马歇尔的许多洞见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和借鉴。
在热烈讨论的氛围中,本次读书会圆满结束。
文、图:徐达
审稿:巫云仙
审核: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