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招生简章

发布时间:2024-06-14

为了促进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提升青年学子对于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与兴趣,增进全国高校优秀大学生对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了解,法大新传院拟于2024年6月28日—6月30日举办“光明新闻传播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学院将根据选拔考核综合成绩确定“优秀营员”、“候补优秀营员”、“合格营员”名单。“优秀营员”如获得本科就读学校2025 年推免资格并报考我校入营学院、专业、研究方向,可不参加2025 年推免生复试直接录取,夏令营考核成绩作为当年推免生入学考试成绩。如有“优秀营员”放弃2025 年推免生录取资格,“候补优秀营员”可依次递补为“优秀营员”。“合格营员”如获得本科就读学校2025 年推免资格并报考我校入营学院、专业、研究方向,同等条件下优先进入我校2025 年推免生复试,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优秀营员”(含候补)或“合格营员”如未获得本科就读学校2025 年推免资格,无法获得推免拟录取的,可在2025 年全国统考中报考我校,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招生对象:有意申请法大新闻与传播专业2025年推荐免试研究生的优秀本科生。

夏令营内容包括:师生见面会、学科专业介绍、高端前沿讲座、实践基地研学、综合素质考核等。

学校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位于北京市,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法学和政治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重镇。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校政治系、法律系和辅仁大学社会系合并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学校现有昌平校区、海淀校区,下设21个教学单位、26个本科专业,拥有3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现有在校生18143人,教学科研岗教师1194人。在72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是国家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国家法学教育的创新、法学理论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同时,学校始终坚持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文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人才培养的生力军。

学院介绍

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6月设立人文学院新闻系,开启新闻教育,2008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年4月,为贯彻落实部校共建精神,光明日报社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共建“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是全国首家中央媒体与高校实现共建的重点大学新闻学院。2014年与光明日报共建高端智库平台“明政智库”,并举办年度智库论坛“法治中国论坛”,2019年学校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合作共建部级智库和研究基地“广播电视政策法规研究基地”。学院现设有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下设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专业,共有法治新闻、传播法与传播伦理、网络与新媒体、政治传播、传媒与文化产业五个研究方向;拥有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授予权,下设法治新闻传播、网络与传媒法务两个研究方向;2016年获得政治传播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较为完备的新闻传播学学科发展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

学科建设22年来,学院充分依托法科强校资源优势和部校共建优势,顺应媒体深度融合和国家发展战略,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更新传媒教育观念,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深化学科交叉,做强做优特色学科,按照“宽视野、强交叉、多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强化思政铸魂、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有机融合,探索出“双导师制、校媒联合培养、媒体同步实训”等培养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法治新闻、政治传播、文化法学、传播法学”等特色新兴学科建设成绩显著,“网络+新闻+法学、传播+政治、文化+管理”复合型专家性人才培养广受好评,服务全面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智库水平显著提高,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学科完备、优势突出、勇于创新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成果孵化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复合型、高学历、国际化的专业教师队伍,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20位专任教师拥有海外知名大学学位或访学研究经历,1人获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改革中国专家组成员”,1人担任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聘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2人入选“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1人获聘2013年牛津大学普莱斯传媒法国际模拟法庭中国赛区专家评审委员(裁判法官),10人入选教育部、中宣部高校与新闻单位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8位媒体著名专家来我校挂职任教,3个团队入选我校首批“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学院聘有兼职教授42人,硕士生兼职导师30人。

学院致力于培养精通全媒体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本专业共有20多个实践教学基地、7个协同创新平台媒体、1个部级合作智库基地“广播电视法规政策基地”、4个年度在建专业学位联合培养基地,建立了“全媒体实践教学流程管理系统”,确保每一位学生能够在纸媒、广播电视媒体、网络新媒体以及其他共建基地完成全流程实习实践活动。

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单位既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检察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公安报、新浪网、今日头条等新闻单位,也有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各级公检法司等机构和部门。学院本科生实现了与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双向推免。

学院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西北大学、堪萨斯大学、北卡大学、东卡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日本明治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世新大学、台湾文化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专业介绍

1.法治新闻传播方向

该方向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现代传播理念、牢固的现代法治精神与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怀有家国情怀,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和法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够胜任各类新闻媒体法治新闻专业报道、政府或司法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相关组织或部门开展新闻发布、舆情分析、危机传播管理、公众沟通等公共传播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2.网络与媒体法务方向

该方向属于新闻传播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方向,培养适应数字互联时代的“网络+法学+新闻”复合型人才,服务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和传媒融合发展需求。培养能够胜任互联网企业与媒体风险控制、内容监管、权利维护、产业拓展等工作的专业型管理人才和媒体法务人才。

课程设置:

专业人才培养在确保课程设置符合教指委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的同时,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专业培养特色和学科优势。课程在兼顾理论性的同时,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课程设置为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实践教学与训练五大类。其中,专业必修课程包括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新媒体研究、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专业选修课包括中外新闻传播史、法治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与评论、新闻摄影与视频制作、传播法学、数据新闻与数据可视化、舆情分析与公共传播、新媒体运营与精准营销、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法治新闻案例研究、政治传播研究、文化产业与文化法研究、传播伦理专题研究、媒体侵权法专题、广播影视法专题、传媒法模拟法庭。

夏令营介绍

夏令营通过开展师生见面会、前沿讲座、实践基地教学等活动,为校内外优秀学子提供感受法大、感知名师的契机。

举办时间:2024年6月28日-6月30日

拟入营人数:30人

招生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法治新闻传播、网络与传媒法务方向)

举办地点: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

申请资格: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社会责任感强,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在学校学习期间未受任何处分。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3、专业成绩优秀,综合测评排名居本专业同年级学生前列,本人预计可以取得2025年推免资格。

4、申请入营学生基本条件原则上不得低于2024 年我校接收推免生申请条件,详见《2024 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办法》(法大研字〔2023〕42 号)

新闻与传播专业(专业学位)允许跨一级学科申请。

申请程序

(一)网上报名

报名网址:/cupl/smu_zfyz/

报名时间:2024年6月17日9:00 - 6月20日17:00。

(二)申请材料

申请人应按以下材料清单及要求在报名系统中上传电子版申请材料:

《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1份,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须盖教务部门公章。

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1份,正反面扫描在同一页。

《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中文版,教育部学信网下载(http://www.chsi.com.cn/),须将有效期延至3个月以上。

本科前5或前6学期成绩单,须盖申请人所在学校教务部门公章后扫描。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考试成绩单、托福、雅思成绩单,其它语种外语水平证明。

可提交校级以上(含校级)获奖证书,或申请人认为能够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原创性工作成果扫描件(非必需材料)。

注意事项:

(1)未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或材料不全者,不予受理其申请。

(2)电子版申请材料上传要求:应为材料原件的彩色扫描件(有公章的应为鲜章扫描件),逐项分别扫描成单独PDF格式文件后按上述清单顺序排列并编号,将所有文件打包为一个文件压缩包后上传,请勿设置文件查看或解压缩密码。

(3)无需寄送纸质版材料。

申请人网上报名填写信息与所提交申请材料必须保持一致,且申请信息务必真实、准确。凡提供虚假信息的,一经查实,取消入营资格或各类营员资格。

入营审核和评选

1. 夏令营入营名单将于6月25日前在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网站公布。夏令营结业成绩将于7月中旬在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网站公布。

2.营员报到须核验提交材料

提交《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1份,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须签名并盖公章。

核验有效期内的二代居民身份原件,提交证复印件1份。

核验学生证原件,提交复印件一份。

提交《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中文版1份,教育部学信网下载打印(http://www.chsi.com.cn/),须将有效期延至3个月以上。

本科前5或前6学期成绩单原件1份,须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核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考试成绩单、托福、雅思成绩单,其它语种外语水平证明原件,提交复印件一份。

夏令营日程安排

夏令营活动将于6月28日至30日举行,活动内容初步安排如下:


活动内容

628

星期

上午

营员报到开营仪式

下午

实践教学

629

星期

上午

前沿讲座

下午

专业笔试

下午

参访研学

630

星期

上午

综合面试

下午

离营

以上行程安排仅为暂定,具体以入营名单确定后所发通知为准。入营营员必须按照统一安排参加活动。6月30日面试结束后即可办理离营。

所有营员离营后2日内提交通讯报道(附参营感想)到指定邮箱cuplxwxly@163.com (具体要求后通知)

考核及评选

1.考核内容

夏令营结业考核包括专业课笔试和综合面试(包括专业口试和外国语口试),全面考查营员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举止及礼仪等综合素质水平。考核成绩按如下比例公式计算:

考核成绩(满分100分)=专业课笔试成绩×40%+专业课面试成绩×40%+外国语面试成绩×20%

根据考核成绩预计评出“优秀营员”6人、“候补优秀营员”9人左右及“合格营员”。

2. 评选结果

夏令营原则上根据考生报考专业按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优秀营员,如总成绩相同,按照专业课笔试成绩排序。

总成绩或专业课笔试、面试成绩未达到60分者,考核不合格。

其余注意事项

夏令营不收取报名费。

食宿交通等费用营员自理,学院为所有营员提供每日50元生活补助到校园一卡通。

夏令营期间所有营员必须遵守中国政法大学有关规章制度和夏令营的要求与纪律,遵守夏令营的安排,按时参加活动。不得擅自离营,违反规定的将取消营员资格。

夏令营为所有营员购买短期意外伤害保险一份。所有营员需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见附件),因违反协议规定所造成的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责任自负。

详细活动日程安排将在报到时具体通知。

入营营员需进行心理测试,详见后续通知。

未按规定时间报到视为自动放弃入营资格。

联系咨询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10-58908474

电子邮箱:cuplxwxly@163.com

我院网站地址:/cupl/mu_sjc/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

2024年6月14日

版权所有: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学校邮箱:cupl@cupl.edu.com|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29|建设维护:光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