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五周年系列活动之中德法律框架学术合作研讨会在海淀校区举办

发布日期:2024-09-25    作者:     点击:

中国政法大学与亚琛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德法律框架学术合作研讨会”于9月23日在我校海淀校区成功举办。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系列活动之一,研讨会邀请来自德国18所高校、科研机构、研究中心的23位专家学者、实务界人士,及近30余位来自我校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数据法治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共同就知识产权保护、出口管制、数据安全等议题深入研讨。此次会议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统筹,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承办。副校长卢春龙出席活动并致辞。

(卢春龙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李居迁(左)主持开幕式、勒内·塞法特(右)致辞

开幕式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居迁主持。卢春龙教授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国际办公室国际战略部主任勒内·塞法特(René Seyfarth)分别致辞,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期待通过此次交流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德两国在法律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研讨会围绕“出口管制”和“知识产权保护与数据安全”两大议题展开,13名专家、学者先后作主旨发言与主题发言。

研讨会议题一主题为出口管制。我校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主持了该议题部分的研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公司法务顾问约亨·库克(Jochen Kuck)做题为“德国和欧洲的出口管制法规”的主旨发言,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国际视角。我校国际法学院的吴盈盈教授做题为“安全例外条款在初级制裁和次级制裁中的法律适用问题”的主题发言;国际法学院讲师李建坤做题为“中国出口管制新动态——体系与实践”的主题发言;国际法学院讲师周一帆做题为 “美国对华技术竞争中的出口管制”的主题发言。

研讨会议题二主题为知识产权保护与数据安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DESY)法律部主任萨宾·塞洛(Sabine Celo)、柏林亥姆霍兹材料与能源中心法律部主任兼出口管制官员乌尔丽克·贝恩斯-拉明(Ulrike Behrns-Ramin)、海德堡大学法律事务和委员会主任、博士科妮莉亚·斯托克莱因(Cornelia Kunigunde Maria Stöcklein)共同主持该议题部分的研讨。

第二部分议题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场阶段,我校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冯晓青首先作主旨发言,他深入剖析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与司法保护体系的现状与变革,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见解。随后,国际法学院教授董京波教授就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的独创性和作者主体性进行了前沿探讨。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杜闻分析了语境下的法律推定与法律拟制在中国民法典中的关系。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郑璇玉则聚焦知识产权鉴定在司法裁判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丰富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讨论维度。下午场阶段时段,我校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副所长郑佳宁以“中国数据合规与监管规则体系概览”为主题,为听众描绘了中国在数据合规与监管方面的宏观框架与具体实施路径。法学院副教授沈伟伟则从全球视角出发,比较了欧盟、中国与美国在数据安全与数据主权方面的不同立场与策略,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国际比较视角。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佘力焓就“专利制度国际合作机制:构建国与国之间专利审查的桥梁”进行了阐述,探讨了国际专利合作的重要性及其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实施路径。民商经济法学院讲师王晓艳则深入解析了“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协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为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市场中利用地理标志保护提升品牌价值提供了专业建议。数据法治研究院讲师王申以“数据流通中的数据安全与制度创新”为主题,结合当前数据流通领域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加强数据安全保障与制度创新的迫切性和具体思路。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者围绕上述议题积极交流看法,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出口管制、知识产权保护与数据安全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推动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研讨环节结束后,两议题主持人分别就各自负责的议题进行了总结发言,对研讨会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居迁教授、于利希研究中心国际事务官员朴智贤(Hyunji Park)分别进行闭幕式致辞。总结环节及闭幕式由李居迁主持,他表示,此次研讨会不仅增进了中德两国在法律领域的相互了解,更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期待中德两国在法律领域的合作能够持续深化,共同为中德法学教育贡献力量。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我校图书馆、钱端升纪念馆等校园设施,增进了对我校发展历程及校园文化的了解。

此次中德法律框架学术合作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两国法律学者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增进相互对中德两国法律框架的了解,加深了中德两国在法律领域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为应对全球性法律挑战、培养法律人才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出席研讨会的学者、研究人员及实务人士分别来自亚琛工业大学、吉森大学、科隆大学、耶拿大学、波恩大学、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德国宇航中心、马尔堡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柏林亥姆霍兹材料与能源中心、明斯特大学、海德堡大学、于利希研究中心、明斯特大学、马克斯-普朗克协会、马克思-德尔布吕克中心、柏林洪堡大学等德国高校、研究机构及基金会等。

 

【延伸阅读】

根据中德政府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建立中德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的联合声明》、《中德法律交流与合作协议》等一系列政府间教育、文化与科技领域的协议精神,经多方积极磋商并经学校审议通过,决定在我校成立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

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于2019年9月在我校正式设立,旨在促进中德两国间的教育与文化交流,助力中德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目前,项目办公室合作伙伴覆盖44所德国大学及高校,包括2个大学联盟(包含42所大学)及2所大学。以上合作单位包括:中国-北威州联盟(包括科隆大学等6所大学及高校)、巴伐利亚州大学联盟/对华高教中心(包括慕尼黑大学等36所大学及高校)、亚琛工业大学、耶拿大学。

新闻报道:

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暨揭牌仪式在我校成功举办:/cupl/smu_news/info/1011/30328.htm

五十余所中德高校齐聚我校 庆祝“德国大学中国项目办公室”成立五周年:/cupl/smu_news/info/1011/40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