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开幕!教育部发布会聚焦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于2024年1月29-31日在上海共同举办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第一,大会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

2024-01-26 浏览详情

人物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正文

【矿大人物】巾帼不让须眉 奉献铸就辉煌——记化环学院指导专业学科竞赛的女教师

发布时间:2019-03-08 15:22:27  作者:  来源:化环学院   点击:

获得2017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的女教授们

我校恢复本科教学二十一年来,女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专业学科竞赛等创新教学实践中,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透过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几位专业学科竞赛主教练的事迹,我们来看看矿大的女教师在本科创新教学方面巾帼不让须眉的故事。

和蔼可亲的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主教练杨巧文教授

今年是杨巧文教授来矿大北京工作的第32年。杨教授是一个乐天派,永远和蔼可亲,她是同事眼中的老大姐,作为多年的系主任,教学工作勤勤恳恳,对年轻教师更是热心帮助,毫无保留;她也是同学心目中的良师,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热心投入本科创新教学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2009年,北京市举办首届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由于我校恢复本科教学的时间短,信心不足,化环学院没有参赛。2010年,杨巧文教授勇敢地站了出来,承担起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的校内选拔和决赛指导工作。为了取得好成绩,杨老师认真组织教师申报选题,选拔优秀学生组队,督促学生规范操作实验,仔细检查学生竞赛作品的文本,组织校内预答辩。当年参加竞赛的五组同学,一举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的好成绩。此后,在杨教授为主教练的指导团队带领下,我校大学生在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的成绩越来越好,截至2018年,共计93名同学获得北京市等级奖,其中一等奖14人次,2013年、2015年还取得全部参赛选手全部获奖的优异成绩。

杨巧文主教练及指导团队与获奖学生

杨巧文教授不仅是竞赛的组织者,也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她亲自指导的学生就有四次获奖,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近年来,在北京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中,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女指导老师还有刘淑琴、刘红缨、于彩虹、初茉教授,王立艳、冯利利、张军、曹俊雅、章丽萍、侯嫔、于妍等副教授以及实验室杨玉立、白艳萍、王彩红老师。这些女教师们,不辞辛苦,勇于拼搏,为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率队连续八年闯进全国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的主教练张香兰教授

首届全国煤炭教学名师获得者张香兰教授

全国化工设计竞赛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是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列入高校竞赛评估排行榜的30项顶级竞赛项目之一。在张香兰教授的率领下,我校自2011年组织学生参赛以来,每年都进入全国总决赛,七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华北赛区特等奖),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连续八年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高校,四次获得华北赛区最佳(优秀)组织奖。

2009年,张香兰教授和曹俊雅老师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议期间,听说该校的另一个校区正在举办以Aspen软件为主的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两位老师第二天一大早就搭乘华东理工大学的班车赶到比赛现场。当她们看到进入决赛的团队成员先进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流畅的讲解时大为震撼。特别是学生们都在使用国际最先进的Aspen软件对化工流程进行模拟、优化,且为得到模拟所需的物性参数而设计实验获取时,感觉到我校与国内一流化工专业的差距。回到学校之后,她们立即打报告,要求组织我校化工专业的大学生参加这项赛事。在时任教务处处长常维亚的大力支持下,学院购买了Aspen软件并建立了化工设计微机室。2010年,张香兰、曹俊雅两位老师放弃了假期休息时间,不顾家务缠身,专门去浙江大学参加了Aspen软件培训,并为学生开设了以Aspen软件为主的《计算机化工应用》课程。

2011年,张香兰教授带领曹俊雅、张军两位女将,组建了四支团队参赛,师生齐心协力,首次参赛,“Greendream”队就顺利闯入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其他三支团队获得全国三等奖,我校还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张香兰主教练及曹俊雅、张军老师与获得化工设计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同学

初次参赛的胜利,鼓舞着指导老师和同学们。紧接着,化环学院从2012到2018年,又连续七次获得华北赛区特等奖并进入全国总决赛,每次都夺得全国一等奖。参赛人数也逐年增加,从最初的4组20人,到后来的20组100人参赛,尤其是2015年,参赛人数占化工专业年级学生总人数的比例高达65%,获得华北赛区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学生占化工专业年级总人数的33.04%。

张香兰、张军、曹俊雅等指导老师,并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优异成绩,她们又将专业综合设计与高水平的全国化学设计竞赛的选题结合起来,带动化工专业学生综合设计水平的提升,现在已形成了学生自觉参与,老师精心指导的良性循环,促进了本科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辉煌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张香兰教授和指导团队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竞赛从三月份公布选题持续到八月下旬全国总决赛,赛程整整半年时间。八年间,指导组牺牲了全部的暑假休息时间,从设计选题、中期检查、校内选拔、华北赛区决赛到全国总决赛,每一个环节都兢兢业业。这八年,也正是张香兰教授的孩子走过中考、高考,曹俊雅、张军老师经历怀孕、生育的最辛苦、最困难的时刻。

张香兰主教练与获得北京市化工原理竞赛团体一等奖的同学

不用扬鞭自奋蹄。2017年,张香兰教授将成绩稳定的化工设计竞赛主教练交给了年轻的曹俊雅副教授,专注北京市教委主办的北京市大学生化工原理竞赛的指导。在她的带领下,2018年我校2位同学首次获得特等奖,2位获得一等奖,2位获得二等奖,8位同学获得三等奖,与清华大学等四所高校一起获得团体一等奖,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一心扑在学校的张香兰教授,自2002年博士毕业留校工作以来,教学上精益求精,她主讲的本科生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和《化工原理》分别在2007年和2012年获得校级优秀课程。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作为第一完成人,两次获得全国煤炭高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年,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身边雷锋,最美北京人”称号,2016年,又被北京市教委授予“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这些荣誉,张香兰教授当之无愧。

不断取得突破的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的主教练于彩虹教授

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比较晚,第一次是2012年,由绿缘根与芽社团组织参赛,获得了两个全国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是唯一由高等教育司办公室主抓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因此化环学院加强了指导力度,成立了以于彩虹教授为主教练、章丽萍副教授为教练的指导组,绿缘根与芽社团协助,负责进行校内竞赛的组织、指导和选拔工作。

为了办好竞赛,2012年暑假,于彩虹教授到举办决赛的西安交通大学现场进行观摩考察,认真分析决赛作品,学习兄弟高校先进的组织经验,回来动员、组织全校学生参赛,并在中期检查、校内选拔过程中,认真审查每一件作品,保证作品的质量。在于彩虹教授、章丽萍副教授等的精心组织下,我校参赛作品质量逐年提高:

2013年,3项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于彩虹教授指导的团队一项);

2014年,于彩虹教授参与指导的作品第一次晋级全国总决赛,取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另获三等奖1项;

2015年,3项作品获全国三等奖(于彩虹教授、章丽萍副教授指导的团队各1项);

2016年,我校6项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章丽萍副教授指导的团队一项),获奖数量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2017年,我校9件作品获奖,获奖数名列全国高校前茅,其中3件作品进入全国总决赛,均荣获全国二等奖,另外6件作品荣获全国三等奖(章丽萍副教授指导的团队一项)。我校还获得了本届竞赛的优秀组织奖,这也是我校首次获此殊荣;

2018年,我校参赛作品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另有5项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于彩虹教授、章丽萍副教授指导的团队各获一项),我校也由于出色的组织和竞赛成绩,再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于彩虹主教练及章丽萍教练与参加全国总决赛的获奖同学

于彩虹教授、章丽萍副教授不仅是竞赛的优秀组织者,也是竞赛的优秀指导老师。她们把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节能减排大赛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导师制,组织学生早进科研团队,把科研的优势转化为本科创新教学的优质资源,因此,指导的团队多次获得全国竞赛奖,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由于本竞赛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大学生参与的综合性赛事,参赛学生涉及全校二十多个专业,在作品的指导和选拔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有力地保证了参赛作品的质量。

2018年,我校参赛作品第三次入围全国总决赛,指导老师来自理学院,而七名参赛学生分别来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计算机、消防工程等五个专业。由于前两次进入全国决赛均没有拿到一等奖,参赛同学有畏难情绪。虽然参赛队员没有化环学院的学生,于彩虹教授、章丽萍副教授依然尽心尽力,坚持对更高奖项的追求,赛事没结束,指导不放松,利用暑假时间,两次召集参赛学生进行预答辩,给同学们鼓劲儿,不仅对作品提出了改善建议,而且对答辩的文档格式和色调、图片布局等细微之处都进行了详细指导。在指导老师、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总决赛中,我们的参赛作品脱颖而出,一举获得全国一等奖,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做得了科研,上得了讲台,下得了厨房的化环学院女教师

我们的女教师,不仅教学成就非凡,在科研上也顶半边天。从负责深圳现代企业的产品升级研发,到山东东营滨海盐渍土的改良现场;从内蒙古乌兰察布的煤炭地下气化现场,到北京温榆河河道生态治理工地……无不活跃着我们的女教师们。她们带领研究生团队,把作品实实在在地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同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杨巧文教授多次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和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张香兰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山西省十二五重大专项的研究;于彩虹教授先后负责了科技部国家高新技术“863”项目1项,农业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农业部行业专项等多项研究课题;刘淑琴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各一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8年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年轻的曹俊雅副教授成功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化环学院的女教师不仅是教书育人的楷模,也是科学研究的精英,在学校、学院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她们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她们还是生活的强者,是导师,是妻子,是儿媳,是母亲……每一个角色都做得精彩;她们永远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积极参加工会迎新年包饺子活动的女教授们

节日里,向她们表示致敬!向全校辛勤耕耘的女教工致敬!

上一条:【矿大人物】王启宝:扎根矿大北京三十载 耕耘不辍桃李满天下

下一条:【矿大人物】肆意攀爬 锐意进取——记我校2018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少华

关闭

热门文章

更多+

专题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