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越崎学院2021级本科生蒋文婕在创新导师秦波涛教授、史全林副教授指导下,在研究预氧化过程对神东低阶长焰煤自燃特性的影响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以创新导师作为第一作者和独立通讯作者,学院本科生蒋文婕为第二作者在国际能源领域期刊《Energy》上发表论文“Effects of oxidation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 case study of Shendong long-flame coal”。
《Energy》作为工程技术类双一区(中国科学院一区和JCR一区)顶级期刊,是能源工程和研究领域的国际多学科期刊,影响因子为9。在这次期刊的全球发文中,中国矿业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这也是越崎学子本学期又一篇高影响因子和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01研究成果:突破防治煤自燃难题
神东煤田是中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但由于煤层间距小,地下漏风通道多,并有连通的采空区,采空区内的残余煤受到预氧化或反复氧化的影响,致使煤的物理化学结构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了其氧化活性发生变化的自燃特性。因此,确定预氧化过程对神东低阶长焰煤自燃特性的影响十分重要。
为了确定预氧化过程对神东低级长燃煤自燃特性的影响,该研究分别设计了在70 ℃、100 ℃、200 ℃、300 ℃和400 ℃等不同温度下预氧化的煤样品的微观结构和氧化反应性实验,并与原煤进行了比较。使用SEM、N₂吸附、XPS和XRD分析研究了煤的表面形态、孔隙特征、官能团和微晶结构。此外还进行了TG-DSC验以调查煤炭自燃特性的变化。
02成长经历:科研之路任重道远
春晖指路,镌刻光阴。蒋文婕在孙越崎学院学生学业贯通体系的支持下,本科一、二年级系统学习通识基础课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着重数理基础、科学素养与学科认知,注重全球视野和数字化思维的培养,逐渐明确了自己的未来科研方向。本科三年级开始,蒋文婕系统学习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学习精深并重,逐步完成从探索科技基础到追踪学科前沿的学习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现代工程意识、批判性思维、跨学科和系统思维,以及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等能力。在科研道路上,蒋文婕敢拼,敢想,敢干的认真态度和钻研精神也得到了创新导师秦波涛教授的认可。在秦教授的严格要求与悉心教导下,蒋文婕从大量阅读文献做起,逐步接触科研项目,探究学术问题。在孜孜不倦的学习过程中,她始终秉承勤勉踏实的态度,迎难而上进行科学研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大量的专有名词,严谨的表达方式,富含逻辑的句式结构,一度让她压力倍增。为了提高科研术语的准确性,保证学术论文的严谨性,蒋文婕在熟读大量文献和书籍的基础上,主动向同课题组同学虚心询问,不断加强对安全专业英文术语的学习。她始终坚信“肯吃苦,肯攀登”是每个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她也用自己的努力拼搏践行着这一人生格言。在学校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蒋文婕目前在奥地利雷奥本矿业大学(Montanuniversitaet Leoben)进行为期6个月的访学交流,开拓国际视野,领略前沿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03 真挚寄语
万事开头难,科研之路任重而道远!纵有艰难险阻,我们首先也应该大胆尝试,主动迈出第一步,探索志趣研究方向,端正学习态度,一步步坚定的走下去。在科研的道路上,学院也一直在为大家保驾护航,通过统筹本研两学段导师选配,为每一位同学配备创新导师,大家本科阶段就可以进导师团队、进课题、进实验室,尽早实现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充分珍惜学院提供的资源,不畏困难,脚踏实地,厚植情怀,练就本领,在学习和科研的道路上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