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支部建设 > 正文

信息化处支部开展主题教育调查研究系列学习调研活动(8)

发布人:张童  发布时间:2023-05-23  浏览次数:

【活动主旨】党的二十大做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部署,教育部也提出要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结合我校主题教育部署,信息化处支部顺应数字时代趋势,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组织开展全体成员的学习调研活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事,我事之师。信息化处支部要求全体人员牢记本次主题教育要求大兴调查研究的初心,将所学所思,结合信息化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专题分享和讨论,引导信息化团队克服惯性、自我提升、推进创新。

5月19日,以“筑牢安全屏障 赋能数字未来”为主题的2023年信任互联大会在北京召开。围绕建设新型数字信任体系,以及相关的技术架构、创新应用、建设成果等内容进行主题分享和经验交流,大会设主论坛和数字信任创新应用论坛、数字信任关键技术论坛两个分论坛。信息化处党支部陈越和袁莎莎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的主要案例分享如下: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建军莅临大会现场,并发表致辞。他分享了三点思考:一是总结提炼数字信任体系建设过程中成功实践案例,提出标准需求;二是加快推动数字信任体系建设中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研制;三是积极通过标准支撑产业发展,推动数字信任体系建设。

北京市密码管理局局长胡强在致辞时介绍北京市密码局围绕政策支持、产业协同、搭建平台等方面,大力推动密码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和创新应用,增强“数字信任”技术研究力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作了《5G的安全认证》主题演讲,介绍5G网络开放性特点,5G接入场景和接入终端的复杂性,5G的认证和授权。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登国在《创新发展中的机密计算》报告中,着重介绍了一种可以解决使用中的数据安全的重要技术——机密计算,详细展示了机密计算的信任模型、安全架构、安全机制以及应用安全场景和技术发展阶段,为业界对于如何实现流动的数据安全打开了新思路和新视野。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于锐作了题为《我国可信数字身份的技术路线与建设应用》的报告,介绍了我国可信数字身份建设应用情况,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和服务保障能力,积极服务数字空间和网络社会综合治理。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魏凯在《数字化时代的信任科技》报告中,表示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置身于数字经济的洪流中,也产生了数据安全、身份可控、交易互信、虚实锚定等方面的信任危机。需要积极发挥区块链的特性,结合隐私计算、数字身份、分布式数据传输协议、大数据等多类前沿技术,形成新时代的信任科技,弥合了新时代互联网的信任鸿沟,赋能数据要素可信流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在《对网络可信身份战略的思考》报告中,分享制定国家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时需思考的问题,以及网络可信身份战略的内涵和外延等。

在数字信任创新应用论坛分论坛上,来自政务、金融、医疗、教育、科研、企业等行业的专家分享了信任在各自业务领域中的应用。尤其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规划处处长张鹏作了《教育密码应用与发展》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教育部建设的教育系统密码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归纳了教育行业当前阶段主流的密码应用场景,探讨了教育行业密码应用发展方向。

除了聆听会议报告,还与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的老师探讨了学校电子签章的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