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媒体矿大 > 正文

牵线搭桥通四方 产学研用做文章

来源:江苏教育报   浏览数:   发布时间:2024-10-25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生动展现江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探索实践,全面宣传各地各校奋力打造“公平共享、全面多样、开放融合、卓越创新”教育样板示范高地、扎实推进高标准教育强省建设的新作为新举措,本报本期起开设“打造样板示范高地 走好教育强省之路”专栏,以答卷(全省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综述)、实践(各地各校探索)、笔谈(书记局长署名文章)三种形式,展示江苏教育系统积极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生动图景、鲜活经验和典型案例。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任素梅 见习记者 王子欣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英国全球技术创新伙伴联盟产学研平台成立、中国矿业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合作协议签署、江南大学—韩国湖西大学中韩工业设计教育联合实验室创建……回望过去数年,在国际产学研用的舞台上,可以看见众多江苏高校活跃的身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江苏正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开展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让更多中外先进理念和高校科教资源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推动中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交流合作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回答“教育强国,开放何为”的新时代命题。

中外学校“双向交流”,

筑牢国际合作友谊桥梁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制造大省、开放大省、教育大省,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资源、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巨大的市场规模。江苏高校对外交流起步早、基础好,全省高校参与各类大学国际联盟超250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超200个,建有苏英、苏加、苏俄、苏港澳中外高水平大学联盟等多个人文交流和多边合作机制。过去5年,180多个国家的19万人次外国留学生来江苏学习,建有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75家。为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江苏各高校广泛联合世界一流教育资源,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努力以高质量教育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和创新支撑。

在中巴建交50年之际,为提高亚马逊地区退化耕地作物产量,减少雨林转换为耕地的需求,河海大学和巴西亚马逊联邦农业大学联合开展亚马逊地区退化耕地修复工程项目,共同研发高分子多肽类物质固持高降水地区粉砂土壤的微生物技术,实现亚马逊地力提升。据该项目负责人、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立华介绍,此次合作贡献中国技术50多项,累计修复亚马逊地区耕地2亿亩,预计2026年年供应土壤修复产品达到1500万吨,合作成果获当地国会、区域一体化发展部、农业部、科技创新部的一致好评。

南京工业大学联合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共建“中国—南非高科技联合孵化器”,助力跨国技术转移和国际产业合作加速前进,为两校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中国和南非的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南京工业大学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已经就高科技联合孵化器事宜举行专项双边会议,深入交流合作基础、合作方式,力争将联合孵化器建设成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的典范。“希望我们共筑一个坚实纽带,常来常往、常聚常新,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共建一个光速通道,取长补短、各显其能,实现学术产业跨界。”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蒋军成表示。

学校企业“双向奔赴”,
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让高校的科技成果从“象牙塔”走向“生产线”,让企业的成熟经验从“市场”惠及“校园”,是国际校企合作的美好愿景。“当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产学研用合作,巴斯夫非常重视开放式创新,已与全球学术和行业合作伙伴开展密切合作。”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单建华在去年的高校国际产学研用合作活动中表示,“我们与江苏省多所高校在高分子材料、护理化学品以及新能源领域都有很多成功的合作项目,比如我的母校南京工业大学就帮我们解决了多个化工绿色化和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难题。”

江苏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不仅能助力全球各国、各高校优质科技成果落地江苏,也可以为江苏的创新需求在全球寻找合作伙伴和解决方案。南京农业大学与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共建全球首个农业特色孔子学院,并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农业经营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订单式”培养企业所需的国际化本土人才,打造“产学融合、校企融通”的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为中国农业“走出去”提供智力支撑,促进更多“江苏智慧”在海外落地转化。

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亮丽名片。中国矿业大学组织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和莫斯科动力学院等国外院校的专家访问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让企业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外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中外高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期待,为深化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说:“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校企合作来推动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为跨学科、跨行业问题提供研究与解决方案。”今年8月,中国矿业大学积极参与了第三届新能源与电动载运国际学术创新论坛,助力“江苏创造”“江苏制造”更好服务全球。

教育人才“双向吸引”,
紧扣时代发展育人需求

人才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推动力,江苏坚持以“教育链”吸引“人才链”,以“人才链”赋能“创新链”,探索“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专家团队+科研平台”等集群式引智模式,以柔性引进合作导师、产业导师等方式,组建配合高校专业调整的“战略智囊团”,培育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储备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施中外导师合作组协同育人模式,为通过审核的外籍导师选配优秀的中方合作导师,共同指导、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级科研人才。过去一年里,该校录取30名遥感信息科学与技术、大气遥感与大气探测等专业的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人才培育成果显著。扬州大学医学院与韩国成均馆大学生物分子控制研究所、韩国江原大学医学院成立“药食同源产业国际联合实验室”;江苏大学能源研究院先后与泰国清迈大学合作成立中泰能源创新国际联合实验室,与意大利合作建立中意燃气轮机燃烧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众多中外合作共建的高端科研平台激发了人才资源的集聚效能。

“我们希望通过强强联合、融合发展、资源嫁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药学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服务国家‘面向人民健康’的需要,服务国家及地方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苏州大学国际创新药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朱苏静介绍说,苏州大学与爱尔兰皇家外科医学院合作举办国内首个专注药学学科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创新药学院”,现有药学和生物制药2个4年制本科专业以及1个药学3年制硕士专业,今年9月起招收首批学生,共有本科生160人、硕士研究生20人。

产是主体、学是源头、研是关键、用是导向。未来,江苏将持续拓展更具深度、广度的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合力打造更具高度、跨度的对外开放创新生态,共同做优重大科创平台、做强一流创新团队、做实科技协同攻关、做好成果转移转化,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编辑:李居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