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由党委老师工作部牵头,校妇女委员会、公共管理学院与图书馆共同举办的“思无邪——读《诗经》,追溯国人的诗性之源”——第四季“师道·行健”读书会第七期主题活动在图书馆共享空间举行。校党委副书记蔡世华作为特邀分享者,与来自各学院的50多名老师们共同探讨《诗经》的深邃内涵和文化价值。
读书会在一场典雅的古乐演奏中启幕,人文与艺术学院汉乐团倾情演绎了《小雅·鹿鸣》。外文学院骆佩老师也带来了《诗经》新唱《蒹葭》,悠扬的旋律与歌声交织,营造出一个热烈而和谐的文化氛围。
蔡世华副书记随后进行了深刻的主题分享,他从个人的学习经历出发,讲述了对《诗经》从喜爱到敬畏,再到信仰的情感变化。他深入解读了《诗经》的美学魅力和诗性资源,强调了《诗经》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蔡书记从《诗经》的本真性出发,《诗经》中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历史、文化、哲学和伦理的载体,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接着,蔡书记探讨了《诗经》中的情感表达,特别是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深刻描绘。他通过具体的诗歌例子,如《关雎》、《摽有梅》等,展示了《诗经》如何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传达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和道德规范。
讨论环节中,与会老师们积极参与,展开了深入的对话和交流。外文学院刘韶芳老师分享了她对《诗经》的新认识和兴趣,表示将开始深入阅读这部古典文学作品,她的话语中流露出对古代智慧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马克思主义学院丁恒星老师则提出了关于“周南”和“召南”在整部《诗经》中的重要地位的问题,寻求对这些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并探讨了《诗经》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篇。化工学院的王羽玲老师认为天人合一的关键在于我们的内心。如果人们能敬仰自然规律,我们就能实现天人合一。这些讨论展现了与会老师对《诗经》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温柔敦厚,诗教也”。史一然老师在总结中强调,作为大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传承中国文化。本次读书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参与者对《诗经》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活动最后,主持人预告了后续将举办的相关活动。与会老师表示期待与更多的文化爱好者一起,共同探索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