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包括辅导员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所做出的成绩。2017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湖南据此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制度,为强化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
由于种种原因,各高校贯彻执行《规定》不均衡。目前我省107所高校(不含国防科大和15所独立学院)共有专兼职辅导员7300余人,辅导员“配不齐”仍为省属高校的共性问题。另据统计,长沙地区14所公办本科院校辅导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为10%——这些问题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鉴于此,应以“四化”为路径,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湖南实践。
——推进高校辅导员政策制度法制化。
这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前提。因为相关政策制度上升为法律法规才更具有刚性作用,还可打通各项政策制度之间的壁垒,真正有力保障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
比如《规定》对辅导员数量配备和职级通道等作出了明确要求,但组织人事部门对各高校编制总量、干部职数又有规定,这就造成了辅导员“双重身份”“双线晋级”难以实现的尴尬。因此,一是要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使其既有思想认识上的高度,又有政策执行上的效度;二是要从法律法规层面对辅导员队伍建设中涉及到的不同主体进行职责划分、权利明确和程序规定;三是要整合相关政策制度,使从属于不同部门的政策制度找到最大“公约数”,杜绝政策制度“空转”,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落地生根。
——推进高校辅导员功能定位标准化。
这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了辅导员的九大职业功能。但事实上辅导员还承担了这些功能之外的许多具体性事务,影响其聚焦主责主业,也影响到育人实效。
因此,一是要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时修订和补充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还可以根据湖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素质结构的需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职业功能边界;二是要明确、压紧压实辅导员的职业责任,可以率先制订出台相应的职业责任要求;三是要从省级层面进一步健全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并将其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
——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平台化。
这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针对辅导员的调研结果显示:71.8%的辅导员自认为知识储备不足,75.7%的辅导员表示迫切需要提升理论水平和学术修养。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和高校采取了诸多行之有效的举措,国家层面也搭建了一些提升、展示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平台——比如开展年度人物评选、职业素质能力大赛,设立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等等。湖南也对标教育部搭建了平台与载体,创造性地将思政研究项目纳入省社科基金,成立了5个高校思政干部队伍研修中心。
为进一步拓展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平台,建议一是分类型、分区域成立高校辅导员联盟,实现辅导员工作技能交流的校级融通、职业能力提升的资源共享;二是依托5个高校思政干部队伍研修中心成立辅导员工作研究团队,弘扬湖湘文化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以研究成果和业绩导向推动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三是组织编写有关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辅导员培训的教材和成果专辑,引领辅导员强化学习。
——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专业化。
这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价值目标。辅导员专业化,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规定》提出,“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这就明确了辅导员与其他教师、干部在职业定位上的区别,也为其确立了专业化发展目标。
基于此,一是要明确辅导员专业化素养。要根据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新要求、学生的新特点,制定辅导员在政治定力、思想觉悟、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工作实务、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和要求;二是要明晰辅导员专业化路径。按照适当比例单独设置辅导员岗位初级、中级、高级职称数量,以保证整个队伍在职称结构上的合理性;三是要培育辅导员专业化典型。对长期扎根一线岗位的辅导员予以支持扶植,大力宣传其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以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良好发展和整体稳定。
(作者:谈传生,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会会长、长沙理工大学五四精神研究中心主任)
——载《湖南日报》2019-12-12第08版
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9-12/12/content_142819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