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动态:202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科学社会学: 科技创新与治理”分论坛圆满落幕
2020年10月20日 17:31



20201018日,中国社会学年会2020年学术年会“科学社会学”分论坛完成第三期线上论坛,论坛的全部三期系列活动圆满结束。本次“科学社会学”分论坛活动分三期举行,分别于20208月17日、9月6日和1018日分期召开。论坛由中国社会学会科学社会学专委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来自国内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和在校学生共计200余人次在腾讯会议云端相聚,共同探讨科学社会学相关的研究议题。

本论坛共收到来自社会学、科技哲学、科技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学科领域的参会报告申请29份,其中提交报告全文18篇。经论坛组委会审核,最终确定报告发言人23人,根据发言主题设置了5个主题单元:创新及其治理,疫情期间的科技与治理,科技伦理与负责任创新,技术应用及其治理,科学研究与政策。报告人来自十多家全国各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科学社会学教研机构。

科学社会学专委会理事长、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赵万里教授在三期论坛上分别做了开幕致辞和论坛小结。论坛的每个单元包括4篇主题报告,由一名主持人主持,两名专家评议,主持人和评议人均由科学社会学领域的资深学者担任,三次活动共有6位主持人、14位评论人,分别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创新战略咨询院、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长沙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华侨大学等知名教研机构。在论坛的每个单元,评议人对每位研究者的报告进行具有建设性的评议,以期让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密,从而有利于文章的完善或发表。评议期间,其他参会人员也会根据研究兴趣参与讨论,让演讲人有更多的思考和回应,最终提升研究的质量。

以下将简短介绍每个单元的报告内容:

第一单元 创新及其治理(8月17日下午):本单元由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赵超助理研究员主持,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李正风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徐飞教授担任评议人,位发言人围绕创新及其治理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成果的分享与交流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立教授就国家文化对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多国比较研究;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陈靖博士就环保领域的非正式制度的弱化与转移所展开的社会学考察进行了交流;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张慧博士后以合成生物学为例讲述了“预防原则”视角下的科技治理。

第二单元 疫情期间的科技与治理(8月17日下午):本单元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何光喜研究员主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赵延东教授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洪伟副教授担任评议人,位发言人围绕疫情期间的科技与治理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成果的分享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赵超助理研究员介绍了中国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建设的制度逻辑,并进行了反思,对如何打通科技治理与生物安全治理的边界展开了探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张贵红副教授就疫情大数据中的隐私保护做了交流;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李逸群博士后介绍了疫情防控中的技术赋能与转向;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陈思懿博士基于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数据对明星科学家的诞生路径进行了分析。

第三单元 科技伦理与负责任创新(9月6日下午):本单元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卢阳旭研究员主持,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唐潇风副教授长沙理工大学哲学系廖苗副教授担任评议人,位发言人围绕技伦理与负责任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成果的交流。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陈海丹副教授梳理了中国人类基因组的ELSI三十年(1990-2020)的研究,分享从中获得的对科技伦理治理的启示;中科院学部-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邱惠丽教授分享了地球工程的伦理争议与治理路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教研部王高峰副教授和孔青青博士以“负责任创新”期刊为例,分享了国际科技哲学期刊研究热点与方法;长沙理工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杨芳就智能时代人的本质的新发展做了报告。

第四单元 技术应用及其治理(9月6日下午):本单元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讲师谭宏泽主持,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贾鹤鹏教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鲁晓副研究员担任评议人,位发言人围绕技术应用及其治理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成果的分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黄瑜就农民工如何应对“机器换人”,从技术与劳工的马克思主义视角进行了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孙启贵副教授和研究生汪琛从社会-技术角度对医疗人工智能发展做介绍,并分享相关启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何光喜研究员就知识与信任如何影响公众对转基因技术应用的态度进行了交流;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王俊雅博士以汾酒酿造的身体技术实践为例,讲述了技能传承中的身体嵌入

第五单元 科学研究与政策(一)(10月18日上午):本单元由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马缨研究员主持,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曹聪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章梅芳教授担任评议人。上半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张琦汇报了她和导师赵延东教授合作的谁会成为学术不端的“吹哨人”,对影响科技工作者举报行为的因素展开分析;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罗昊雯博士基于清华大学的研究,探讨了中国高水平大学师生对“开放科学”的社会认知情况;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实习员张娟娟通过比较分析2008年和2019年两次调查数据,描述了我国科研资源分配不均等程度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影响因素及其效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梁壮基于共词分析,研究了中国基础研究政策的变迁。北京大学周程教授、华侨大学王阳教授也分别对本单元的报告进行了点评。

第六单元 科学研究与政策(二)(10月18日上午):本单元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何光喜研究员主持,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唐莉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石长慧副研究员担任评议人下半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缨研究员分析了科研项目的申请行为,对优势积累、多重角色和政策的作用进行了阐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卢阳旭研究员基于201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伦理意识调查,探讨了和谁讨论会增加科研人员对科研规范的了解;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胡昊之基于STS的视角,介绍了新冠病毒及其疾病命名中的科学与政治。

本次论坛充分利用了线上会议时间安排相对灵活、组织成本低的优势,给每位报告人和评论人以充足的报告、评议时间。论坛总体活动持续时间长,各主题单元的报告、评议和讨论时间充裕,报告讨论充分,各方从中收获良多。本届论坛至此圆满结束,思想火花碰撞为我们带来一场学术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