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理工大学 > 学习案例 > 正文
学习案例

长沙理工大学:构建“12345”培养模式,将创新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2日  来源:

一、工作概要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倡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实践,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不断提升自主培养创新人才质量。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四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思创融合”为引领,以“专创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为路径,坚持将专业特色、学科优势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了“12345”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常态化教学,并贯穿人才培养过程

二、工作亮点

1、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科竞赛成绩位列全国前列。近五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期刊发表的论文共351篇,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836项,其中国家级、省级立项数从2018年19项、28项增至2022年51项、100项;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励共1153项,省级奖励2792项;年均参加学科竞赛3万余人次。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2021年位列全国22名,2022年以433个奖项位列第13名。

2、以创促教、以创促学,创新教育平台日趋完善。依托实践平台,锻造科技文化节、双创训练营等品牌双创活动;制定赛事责任清单,全面开展学科竞赛活动;面向产业技术问题,实施科技立项等双创训练项目,构建“仿真模拟-工程训练-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四位一体训练体系;对接“柳枝行动”等12家创投基金,助力双创项目培育与孵化。学校先后获评国家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国家众创空间(科技部)和省级创新创业平台4个。2023年《全国普通高效创新创业类竞赛研究报告》,获评A-(TOP6%),位列全国37位(1106所本科高校)。

3、以创新促就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四六级通过率、考研升学率、毕业率持续提升,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就业率常年稳定95%以上,连续多年保持全省高校前列,在交通、电力、水利等重点行业就业超过50%,毕业生备受中国建筑、国家电网、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国家电投、南方电网、中联重科、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三一重工、中广核集团等龙头企业青睐。

表1  近五年毕业率升学率统计

毕业年份

四六级通过率

本科生毕业率就业率四六级通过率

四级

六级

毕业率

就业率

升学率

2018

82.58%

44.81%

84.6%

95.44%

20.01%

2019

78.53%

47.77%

82.6%

95.40%

19.23%

2020

85.92%

49.96%

98.9%

95.21%

21.00%

2021

87.04%

50.09%

97.9%

95.34%

24.17%

2022

90.72%

61.26%

98.5%

95.43%

27.37%


三、经验总结

1、建立了分类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创新人才培养。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和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校修订完善了《长沙理工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管理办法》,构建了分类人才培养体系,即:创新人才教育、卓越教育、普及化教育。每年,9个卓越班(卓越工程师、会计师、新闻)(45人/班)、1个数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班(15人/班)采取以小班授课为主,2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班(35人/班)采用国际化培养模式,配备专职导师,通过大创项目、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实现科教融合。教学中着力推行符合工程能力培养规律的研究性教学、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基于项目的参与式教学等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创建多维度创新实践体系。学校坚持把学科竞赛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常态化”抓手,完善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学科竞赛体系,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毕业论文从科研和企业实践选题(超过90%),为学生搭建各类实践创新平台,深化校、企、地多元协同,建设开放共享的实验实践、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双创成果培育等平台(图1),组建现代产业学院和产业联盟,形成“实训实践—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全链条服务载体,实现学生参与双创实践全覆盖以“思创融合”为引领,开设双创通识课66门;拓展专业核心课程,打造专创融合课207门;依托主要双创赛事,遵循探究式、体验式学习理念,创建赛教结合课44门。

   

图1 双创实施训练平台

 3、建立了“12345”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12345”培养模式,即1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2项目标:以创促教、以创促学;3条路径:创新知识普及、实践环节锤炼、学科竞赛提升;4种支撑:一流专业支撑、组织制度支撑、高水平平台支撑、优质资源支撑;5大能力:求知问学的学习能力、踏实肯干的实践能力、探索求知的创新能力、合作共赢的竞争能力、敢为人先的创业能力。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强化顶层设计。学校依托4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等,以“专创融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指导中心18个(学院);构建了“双创基础+双创通识+赛教结合”的课程体系,编写专创融合教材73部、创新创业案例集12本。搭建了体系完备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目前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0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每年完成实践155万人学时。专兼融合的双创导师队伍近千人,其中专职教师40人,校内兼职教师560人,外聘双创导师38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