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云影理评 > 正文

云影理评

最新资讯

云影理评

守正创新 笃行致远 争做“四有”好老师

发布日期:2022-09-21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和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要做“四有”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校党委书记付宏渊在学校2022年秋季学期党政例会(扩大)上的讲话指出要实现“教师梦”--大师梦。“教师梦”就是更具情怀,更受尊重,实现“教育报国”。教师要努力成为有大学问、大情怀、大格局、大境界的“大先生”;坚持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守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正”者,大道也,它代表一种正义的精神和堂堂正正的人格力量,既包含正确理论、客观规律,又包含道德操守,就是要恪守正道,就是要牢牢把握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创新,即改变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守正创新,就是要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创造新事物、驾驭新规律、开拓新境界。

对广大教师而言,守正创新要做到:

守政治方向之正,争做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好老师。

理想信念,是守正创新、笃行致远、争做“四有好老师”之魂。只有牢固树立起崇高的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理想信念,才能为砥砺前行注入强大而持久的动力,才能让人生航向不偏不倚。特别是年轻教师,只有把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终身课题,信守一辈子、坚守一辈子,才能经得起人生考验、经得起历史考验,走得稳走得远。要自觉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要率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恪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守政治规矩和政治纪律,始终忠诚于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真正承担起培育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之重任。

守师德规范之正,争做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道德修养,是守正创新、笃行致远、争做“四有好老师”之根。“师者,人之模范也。”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教师在社会上得到人们的普遍尊重,是因为教师是优良品德的代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严格遵守师德规范,严以律己,为人师表,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结合学校和学院实际深入研究,宣传师德的内涵和价值,与时俱进地加强师德的学习教育,营造弘扬师德优良氛围。要大力开展向身边的师德模范学习的活动,使得师德标兵在学校受到尊重、人人愿意成为师德标兵的氛围。加强师德制度的落实,保证师德目标任务的刚性完成。完善评价体系,强化师德评价的权重,形成广大教师珍惜优良师德的机制体制。

创提升素养之新,争做拥有扎实学识的好老师。

专业素养,是守正创新、笃行致远、争做“四有好老师”之基。有扎实的学识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给教师提出了如何拥有扎实的学识,如何传授新的知识,如何提升掌握知识的能力等新的挑战。

不断提升学习的能力,这是教师扎实学识的重要体现。广大教师要通过唯物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的系统培训,在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能力上有新的提升,即提升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善于使系统的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发挥作用。既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方向上“守正”,又要在教育教学方法、教学上“创新”,使自己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教学方式更好适应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适应学校决胜建成“百强”大学的需要,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通过学术研讨、教研共同体活动等方式,不断深化拓展对本学科知识体系的全面把握,善于融会贯通,开出一系列适应时代和学生需求的通识课。

不断增强问题意识,这是教师扎实学识的本质要求。对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而言,应将问题意识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引导教师关注与学科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并将其纳入各自的知识体系加以提炼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及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破解“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帮助教师结合专业进行创新创业。要塑造教师的质疑批判精神,质疑与批判不是一个简单否定前贤的行为,而是一个守正创新的行为,在质疑、完善、再质疑、再完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超越。

创匠心启迪之新,争做具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仁爱之心,是守正创新、笃行致远、争做“四有好老师”之源。仁爱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为宝贵的价值之一。教师要用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个生命理想启迪另一个生命理想,以匠心教书,用情怀育人。教师要做到此,必须充满仁爱之心。

匠心应是每位教师所具备的基本职业意识。匠心就是用简单的心做单纯的事。只有对职业有着坚定的认同,有潜心研究教育的态度,才能摒弃浮躁、功利的观念,回归教育本真。要创匠心启迪之新,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

“大先生”要心中有爱。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具备仁爱之心,以情动人、育人、化人,才能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出更多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要打破单一的培养模式,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学生观。不断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变化调整教学理念,具有民主教育的思想和情怀,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仁爱精神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将爱的点滴化为工作的全过程。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困难,意志上出现难以承受的压力时,教师要及时发现,用爱的语言和行动去鼓励学生,让他们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在艰难困苦中,才能磨砺意志,最终取得成功。(“守正创新”的纯粹大学文化内涵价值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