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融于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勇敢试错”,是她作为智慧引路人的不懈追求;思政教育寓于管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允许他们“野蛮生长”,是她担任班级领航者的清晰准则;思政教育化于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陪伴他们“自由探索”,是她身为教育摆渡者的坚定信念。她,就是“长沙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团队一等奖”获得者、“长沙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获得者、我院优秀教师刘明萍博士。
思政教育寓于管理,价值理念培育青禾
时光荏苒,春秋交替,她与法学2002班学生携手共赴长理法学院这场命中注定的遇见已有三载。2020年,既是刘明萍老师担任法学院2002班班主任的第一年,也是她入职长沙理工大学的第一年。通过积极向同事们寻求带班经验,以及查阅大量教育管理学论文,她弥补了自身工作经验的不足,深刻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带班工作中,抓住关键时期因势利导。
大学伊始,刘明萍老师组织召开了以“从熟人社会向陌生社会如何过渡”为主题的班会,站在同伴而非班主任的角度,与同学们一起展开破冰活动,畅谈对于来到长理的正面和负面情绪;另一方面,站在大学学姐以及长理菜鸟新人的角度,聊自己在每一次步入“陌生社会”时的心态与行动。在学生因为缺乏正确全面的专业认知而产生学习目标迷茫、“理想间歇”等问题时,她又先后展开了以“法学知识与思维体系养成”“理性化与祛魅”等主题的班会,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专业认知、科学的职业观与理性的人际交往习惯,为大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刘明萍老师的带领下,法学2002班喜报连连。法学2002班在2021-2022学年度获评长沙理工大学“五四”活力团支部、“示范班集体”“先进班集体”、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优秀团支部”,在2022-2023学年度获评长沙理工大学“五四”先进团支部、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先进班集体”“优秀团支部”,连续两年团支部对标定级结果为五星级,形成了“爱、团结和责任”的班级精神内核,塑造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培育了完整独立的世界观,为同学们成为德法兼修的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高素质法治专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政教育融于教学,情怀担当立于心间
面对学生初学国际法的陌生与不解,刘明萍老师通过讲述她在非洲调研期间的所见所闻,来拉近学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缓解他们的学科焦虑。在讲到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性时,她说“在非洲时,我听到了一串礼花般的声音,但是同伴却拉起我就走,因为那是炮火传来的爆炸声”;在讲到国籍制度中的护照时,她说“中国的护照虽然不能让你们免签出境旅游,但是不管你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遇到危险,它都能安全带你回家。”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刘明萍老师将思政教育具象化,将晦涩知识生动化,生动诠释了青年先锋坚守教书育人和价值引领的初心与使命。
刘明萍老师不仅注重课内知识的引导,还帮助同学们拓展课外阅读空间。“读书分享会”活动是法学2002班一直以来的传统,刘明萍老师在不同的阶段会因时制宜地为同学们选取不同类型的书籍。在大二和大三上学期,为了不增加学生课业压力以外的负担,刘明萍老师将集体研讨与班级一直坚持下来的读书分享会合并,将书单的内容从专业知识与理论型书籍转向思维拓展与职业经验型书籍,通过阅读-分享-研讨来引导学生打开更多人生的出口。在这一阶段的书单中,她选取了诸如《无罪辩护》《九人》等描述律师、法官等亲诉执业经历的书籍以帮助同学们破除对未来的恐惧,也选取了《帝国与文明》《如彗星划过夜空》等描述人类文明与法律璀璨与曲折一体的发展过程的书籍,开拓眼界的同时培养宏大叙事的思维。同时,借助不同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她邀请正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检察官、青年学者们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读书与从业感悟,从年轻人的视角解读大学与职场,慢慢撕破对未来的迷雾。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刘明萍老师深耕课堂,勤勉教学,自2021年担任法学专任教师以来,承担的所有课程在学校评教活动中都获得“优秀”等级。她于2022年获得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年度“优秀教师”称号、2023年获得长沙理工大学“优秀班主任”称号。在2023年长沙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她带领的团队高歌勇进,经过学院初赛、学校复赛与决赛,最终荣获“2023年度长沙理工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团队一等奖”。
思政教育化于生活,授业解惑润物无声
除了集体班会的旗帜性指引,她还有一招秘密武器来解决个别同学的小烦恼——比如乱糟糟的人际关系亦或是只觉生活少点乐趣的烦闷。“朋友,不开心的话就来我家撸猫吧”,这只名为“Visa”的加菲猫是刘明萍老师的爱宠,同时也是法学2002班的团宠。刘明萍老师通过学生组团撸猫的空闲,和他们聊聊家常,这种碎片化的闲聊帮助她更好地掌握学生所遇到的困扰以及时解决和处理。
转眼间,刘明萍老师的学生们也来到了下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点。他们开始面临就业、升学的压力,因此除了必要的集体班会之外,刘明萍老师将时间交还给同学们自主支配,鼓励面临困惑的同学与自己、辅导员以及自己信任的老师进行一对一沟通。面对同学们对于考研院校选择困难的求助,她会先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家庭成员建议、未来规划、目标院校招生与就业状况等作出详细的考察,最后给出最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建议。面对始终犹豫不定的学生,她总是说,“人生并没有固定轨道也没有完美的决定,贴合自己的状态,做出恰当的选择并为之付出努力,才是最优解法。”
“教育是老师与学生的彼此成就”。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是她对孩子们最美好的期待。
初稿/一审:吴寒菊;二审:孙佳乐;三审:田兴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