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美术学院在南门花马讲堂开展“共享式”主题党课,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主持工作)罗晓欢,副院长张为民,党委委员倪纯如分别以“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新时代美育涵养高质量地方优师”“从‘达芬奇’现象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为题讲授主题党课,美术学院全体党员出席,非党员教职工列席。
罗晓欢首先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接着,罗晓欢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两个结合”。其一,“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其二,盛世修文——我们的使命担当。一是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二是新时代为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三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应更注重对中华传统美育精神的挖掘和利用。“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其三,美术学院教学科研工作中的践行转化。高校五大职能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学院师生和党员同志可以在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上做出努力,做出贡献。实际上,学院的工作也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大力推进。一是以川渝地区民族民间美术遗产资源的数字化和数据库为中心进行资源建设。二是围绕大圆祥博物馆展开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三是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设计实践。四是以“全国美展”为目标的创作支持计划。
张为民首先与大家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的回信。接着,张为民阐释了优师计划的概念、目标、承担者。他重点从三个方面阐释了高质量地方优师的实施路径。第一,涵养美感,提升地方优师的审美素养。积极开发和建设以鉴赏为主的美育课程,在艺术之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感情的陶养,从而以中国传统艺术滋养地方优师的心灵。以地方民间艺术课程的教学推动地方优师和谐融入履约任教区县的教育教学。同时,还可以进行艺术鉴赏课程的融通开发,打造具有美育功能共通性的美育课程,培养地方优师综合的审美素养。基于在地开展特色艺术实践活动,基于地方优师的定向履约区县而设计特色艺术实践活动,组织地方优师到地方博物馆、美术馆、乡村工艺博物馆等等现场观看艺术作品,通过鉴赏与实践提升地方优师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坚定文化自信。第二,练习技艺,拓展地方优师的教育媒介。以艺术技能助推专业素质养成,夯实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进而拓展地方优师的教育媒介,综合应用艺术技能与专业技能来开展课件准备、课件讲解、课件演示等教育教学活动。在美术技能层面,可以培养地方优师的基础素描能力、速写能力及色彩能力。在设计技能方面,培养地方优师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立面构成的能力。培养在地性手工艺基础技能,从练习技艺的维度涵养美、培育德、训练技,进而增强“地方优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第三,陶养德行,塑造地方优师的师范人格。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对于塑造地方优师的师范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承担“地方优师计划”的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要充分应用美育树人,以美育德,培根铸魂,塑造地方优师的师范人格。组织地方优师观看与教师相关的主题电影、主题美术作品、主题书法作品以及倾听以教师为主题的音乐,从而净化与美化地方优师的心灵,筑造地方优师无私奉献的教育服务精神。通过主题性艺术作品的创作体验,以实践感悟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素养和人格。
倪纯如首先阐述了十多年来的义务教育课标的整体变化,在国家出台的文件指引下,我国的美术教育走过了高速发展的道路,近十年的加速明显,对所有老师和学生都是挑战。倪纯如也指出长期在单一专业领域进行研究工作,容易形成“知识傲慢”,使我们在教学岗位上无法准确判断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对常识性知识的理解和需求,这种傲慢也会造成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其次,倪纯如向大家展示了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校级通识选修课《中国古代美术鉴赏》是如何在实践中尝试“讲好中国故事”的。接着,倪纯如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古代美术鉴赏》中学生的表现。一位经管学院的学生积极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新认识、新体会,并用超轻黏土创作了花卉作品,超额完成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