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十载文脉相承,薪火相传;七十载栉风沐雨,以文化人;七十载奋楫笃行,学达德彰;七十载弦歌不辍,创新不止。值重庆师范大学建校七十周年之际,人民网重庆频道特别推出“弦歌七秩 再谱华章——重庆师范大学办学成果”系列报道,从党建、思政、学科、人才、科研等多角度、多维度展现该校办学历程中的创新性举措、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描绘高等教育向着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新时代担当缩影。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学科水平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70年来,重庆师范大学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从实施“学科提档升级”到“高水平学科引领”,再到“打造卓越学科”,不断加快学科综合布局优化,推动学科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学科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学科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学位授权点“由一变多”; 18个学科获批“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最好学科排名持续提升,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总量达到4个;数学学科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连续获得系列重大成果平台的历史性突破;教师教育特色不断彰显,文理学科优势进一步夯实,学科交叉融合和优化调整持续深入,对接服务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重庆师范大学首届博士生毕业。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获批博士授权,实现博士点“由一变多”
申博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是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为有力推进学校申博建设,重庆师范大学先后实施了“博士授权攻坚工程”和“申博学科攻坚计划”。
“十二五”期间,重庆师范大学实施“博士授权攻坚工程”,通过设置“博士授权学科专职科研岗”、加大申博建设经费投入等有力措施,全面推动了学校博士中期立项单位的建设。“十三五”期间,学校实施“申博学科攻坚计划”,全力推进申博建设工作。
2017年,该校全面完成重庆市博士中期立项单位建设任务,成为重庆市唯一按需推荐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8年,成功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考古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019年,该校研究制定“学科、人才、科研”三者联动战略,在一流学科、重点学科中实施“特区政策”。
2021年,重庆师范大学制定了《重庆师范大学新一轮申博学科培育实施方案(2021—2026)》《重庆师范大学新一轮申博学科分类方案》,分阶段分类确定申博培育学科,实施重点支持;进一步加大对申博学科建设经费、人才培引等资源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加大对申博学科成果激励和绩效激励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数学和生物学成功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创在渝高校该轮博士点申报的最好成绩,博士点实现“由一变多”。同年,该校确定了新一轮4个重点申博培育学科。2024年,博士授权点再获新突破,中国语言文学成功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夯实传统优势,推动学科排名“进档升位”
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紧抓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契机,先后实施“一流学科引领计划”“重点学科提升计划”,坚持一流学科引领,打造学科高峰,全面推进重点学科建设,筑造学科高原。
2017年,该校数学和生物学获批重庆市级“一流学科”,实现了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突破。在重庆市教委组织的市级一流学科周期总结验收中,学校2个“一流学科”顺利通过专家评审答辩,得到一致认可,其中,数学学科连续实现重大历史性突破:2018年,学科带头人杨新民教授牵头获得重庆市直辖以来第三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年,杨新民教授牵头的“最优化问题的人工智能方法”,获重庆市牵头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020年,数学学科牵头组建的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成为科技部支持建设的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
2021年,学校在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申报中再获突破,获批18个,规模居市属高校首位。“十四五”期间,重庆师范大学各重点学科着力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培育引进高水平学科(方向)带头人,围绕学科方向打造高水平学科团队和标志性科研成果群,实现了学科排名的“进档升位”。一是全国学科评估最好位次实现突破,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该校2个学科评估排名实现B-的突破;全国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中,该校1个学科评估等级上升为B,实现最好学科排名的新提升。二是世界ESI前1%学科持续突破,工程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材料科学先后进入世界ESI前1%学科,总体规模位居重庆市属高校第二。三是上海软科学科排名实现新突破,数学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10%,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美术学进入全国前30%。
打造学科特色,厚积学校办学底蕴
作为省属重点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坚持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积极践行文化传承创新,充分发挥教育学科和文博艺术类学科特色,服务地方社会发展。
教师教育学科群构建形成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于一体的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汇聚教育学、教育硕士、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等学科,依托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际汉语推广基地、教育部职教师资培养基地等国家级育人平台,致力于服务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等高级别奖励,相关咨政报告获得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建成西南片区规模最大的文化外宣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孔子学院遍及世界五大洲,成为服务国家文化外宣战略的靓丽窗口;高质量服务重庆市基础教育师资发展,培养了90%的重庆市示范和一级幼儿园园长、50%的重庆市特级教师和60%的重庆市小学骨干教师。
文博与艺术文化学科群依托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文物硕士、博物馆学、中国史、艺术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积极服务重庆市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考古学的微痕考古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音乐学科与世界顶尖学府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在重庆共建高水平音乐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在抗战文史研究领域全国领先,艺术类学科致力于红岩文化传播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促进交叉融合,紧跟时代发展脉络
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十三五”期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迅猛,重庆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综合优势,积极打造特色学科群。
2018年,学校成功获批组建了“智慧教育”和“智慧生态旅游”2个市级特色学科群,并在2022年4月以“优秀”等级通过专家验收。
2022年5月,在第二轮“人工智能+”市级特色学科群申报中,该校成功获批“智慧教育”“智慧生态旅游”“智能决策”“智能考古”4个市级特色学科群,并积极推进学科群的交叉学科培育与建设,努力塑造学科新优势、新特色。
优化学科布局,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发展
学科布局结构优化是高校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重庆师范大学通过“学位授权点提振计划”等有力举措,加大理工类学科的培育,构建形成紧密对接重庆市“33618”产业集群发展的应用类学科群。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科群依托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软件工程等学科,积极对接服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软件信息服务等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
生命科学与绿色生态学科群依托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农业硕士等学科,积极对接服务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生物制造等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
智能材料与新能源学科群依托物理学、化学、光学工程、电子信息硕士等学科,积极对接先进材料、新型显示、新能源及新型储能、前沿新材料、未来能源、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
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学科群依托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金融硕士等学科,积极对接服务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等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
下一步,重庆师范大学将扎实推进“卓越学科”行动计划,全力冲击国家一流学科,着力培育高峰学科;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启动新一轮申博学科培育计划,瞄准重庆市科技产业重大需求和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数智”工科建设,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构建“1+2+N”学科交叉融合体系,积极融入重庆市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立项“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一批交叉培育学科。通过卓越学科的“龙头”引领,为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的全国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目标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周小平)
(责编:陈易、刘政宁)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