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重师】新华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理事会在重庆师范大学召开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孙小珂   发布日期:2024-09-26   点击数:

9月20日—22日,文学史视野中的中国现代经典作家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理事会会议在重庆师范大学召开。

会议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与重庆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南方文坛》杂志社协办,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重庆师范大学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承办。

来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和《南方文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新文学史料》等名刊的专家学者,围绕“四十五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经验”“四十五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与曹禺等经典作家研究”“抗战时期经典作家的文学活动与文学实践”“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新方法与新方向”“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家研究的时代意义”等六个议题展开了系统、深入的学术研讨。

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认为本次会议的六大议题有着深远的学术意义和巨大的实践价值。  

  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潘勇在致辞中强调了重庆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深厚渊源。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税强回顾了文学院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概况。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萨支山作理事会工作报告。

开幕式上,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重庆市社科联副主席潘勇,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税强先后致辞。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萨支山先生作理事会工作报告并宣读增补理事名单。他回顾、总结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新一届理事会成立两年来所做的工作,展望了未来几年的工作计划,肯定了学会与各高校紧密团结的良好学术生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致辞并作主题发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勇教授在题为《经典阐释与现代文学学术传统》的主题发言中,从“学术共同体的建构与发展”“代代相继的学术暖流”“以‘心’解文的经典建构”三个维度,回顾了前辈学者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做出的贡献,肯定了现当代文学研究学人们不断演进、代代相继、生生不息的学术传统、思想暖流和精神遗产,并期盼学会同仁能以“心”解文,体悟经典,肩负起保持经典的鲜活性的使命,承担起维系经典的生命力的重任。

开幕式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多本杂志社的近百位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围绕“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经典作家研究”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两场主题发言、四组八场小组讨论。与会嘉宾围绕多个议题,交流了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思想碰撞,形成了非常积极的学术对话。

在9月22日下午的闭幕式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浴洋在学术总结中提出了他对现代文学研究的三点思考:一是背靠学术传统,需要正视传统的存在并与之对话,融合时代继往开来,从而探寻今天的现代文学研究新路径;二是立足核心对象,找回现代文学研究的魂,重视经典作家研究;三是对话时代挑战,学科化与去学科化不是一道选择题,而可以是“双生子”。

  会议闭幕式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李浴洋作总结发言。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执行院长凌孟华致闭幕词。

会议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会议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成立四十五周年之后,专家学者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话语谱系进行梳理与体系构建,对现代经典作家研究进行系统反思与深入推进的一次努力。与会专家提交了近90万字的厚重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体现出中国现代经典作家研究持久的学术生命力,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向纵深掘进,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也将继续推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辐射全国现代文学学科领域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重庆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会议是学校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一,将进一步推动重庆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进而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原文链接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重庆师范大学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