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媒体重师】人民网:重庆师范大学:突出“四个聚焦” 全面推进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编辑:孙小珂   发布日期:2024-10-10   点击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需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

重庆师范大学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于全方位,调动起全员力量,聚焦思想引领、资源协同、擦亮品牌、队伍建设,构建起“立体式大思政”工作格局。近年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广大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获得感、满意度、自信心稳步提升,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更加彰显,凝聚起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力量。

聚焦思想引领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重庆师范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完善“五学五有五化”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工作体系,构建起党委常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主题党日、教职工政治学习、团员主题团日的“五学”格局,落实有实施方案、有学习材料、有自学要求、有研讨交流、有总结提升的“五有”标准,达成学习常态化、工作制度化、载体网络化、目标成果化、成效实践化的“五化”目标,以分层次、全覆盖、常态化的政治理论学习武装广大干部师生头脑,为学校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的全国一流综合性师范大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学校将“坐下来学”“请进来讲”“走出去看”等方式有机结合,通过专题读书班、集体研讨、领导讲学、个人自学等形式,扎实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大学习活动,在学习中深化认识,在研讨中凝聚力量。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环节。学校积极发挥“青马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实效,让师生理论宣讲团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军营开展宣讲。聚力推动大学生理论宣讲,在重庆日报“理响青年”刊播理论宣讲视频十余期,多部作品取得较好传播成效。

学校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陆续出台《在外语专业全面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工作方案》《重庆师范大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办法》等文件。

聚焦资源协同

提升思政工作育人实效

重庆师范大学坚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充分调动优质思政资源,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

坚持用好思政课“主渠道”,打造精心、精致、精准、精彩、精品“五精”课堂,实现思想体系向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推出“三维五步五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起思政课实践教学“测量标准、过程督导、考核评价”的三维管理基础和“以教师为运行起点、以学生体验教学为运行展开、以虚拟教学为运行保障、以学生总结为运行深入、以实践成果展示展演为运行终点”的五步实施步骤,以及与“五步”相对应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网络课堂、翻转课堂、成就课堂等“五个课堂”,有效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质效,并获评教育部优秀工作案例。创新教学方式,探索实施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获批重庆市本科一流课程,并被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选用。加强数字化教学,近五年5门思政课程、3门“四史”课程实现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并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重庆市一流课程;6个案例分获重庆市一流课程示范案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普通本科高校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和重庆市高等学校“大思政课”优秀案例。

大力发挥课程思政价值塑造作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近三年,学校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36项,其中国家级2项、市级34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1门,评选出校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1项。建成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和4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成立校院两级课程思政专家机构,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

学校还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实践教学作用,把名人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鼓励师生走进乡村院坝、田间地头、革命旧址,开展一堂堂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院坝里的思政课”。今年初,学校与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开展结对共建。围绕红色文化专题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研修培训、社会实践等方面,与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共建教育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学校已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8个,推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研修线路5条。

聚焦擦亮品牌

凸显思政工作重师辨识度

重庆师范大学持续深化多维思政育人品牌,凸显思政工作重师辨识度。

“艺术+思政+实践”,让思政课从“三尺讲台”走向“四方舞台”。以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例,学校组织了市内800多名大中小学生同台讲演,通过情景剧、青春歌舞、说唱、现场互动、模拟课堂等多种形式,创作《梦筑国家安全》艺术思政课。今年7月,“新时代长征路上的青春”大型艺术思政课(第三季)在綦江区石壕镇开讲,以讲、诵、唱、演等形式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共同展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曾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的《嗨!信仰》主题思政课,采用情景再现、青春歌舞、红色校园民谣等形式,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动画制作等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导青年大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2024年7月,“新时代长征路上的青春”大型艺术思政课在綦江区石壕镇开展。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2024年7月,“新时代长征路上的青春”大型艺术思政课在綦江区石壕镇开展。重庆师范大学供图

学校连续30年获评全国“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年均派遣50支教育关爱服务团深入重庆区县,连续14年利用“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师生志愿服务开展乡村精准帮扶,先后在南川鸣玉镇、巫溪徐家镇、綦江石壕镇建设乡村振兴服务站,并与重庆十多个服务地签订云上村“管”合作协议,为每个服务村设置大学生“云上村干部”,定点长期结对服务乡村振兴。

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涵盖旗帜引领、经典研学、专业成长、实践求真、典型示范的“五维同育”育人体系。开展自省、自律、自助、自强、自立大学生“五自”教育。以“读原著·学经典·取精髓”活动提升学生学科理论素养,举办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报告会、马克思主义论坛,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连续22年举办“榜样的力量——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设立“榜样的力量——党员示范岗”,持续激发朋辈群体价值共鸣。构建“四级网络 五位一体 六维互动”育人模式,有效夯实“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网络,完善“课程教学—心理活动—危机干预—心理服务—平台保障”五位一体全方位格局,强化“自知自助—朋辈互助—医校联合—校院协作—家校联动—校际合作”六维合作共融育人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构建形成的“党建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线上线下融合“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成为全市典型。

聚焦队伍建设

夯实思政工作人才支撑

学生争坐第一排、争相互动、坚持“蹭课”……这些场景在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兰桂萍的课堂上成为常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余年来,兰桂萍坚持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故事诠释大道理”,寓理于事,说事论理,用幽默的方式讲出严肃的真理。一堂堂有底气、接地气的思政课堂,让她成为学生思想之路上的同行者和引导者,连续10余年获最受毕业生欢迎的教师、教学优秀奖等荣誉,2024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目前,学校思政课教师获评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标兵”、全国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提名各1人;1人获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年度人物”,12人入选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政课教师获国家级、市级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获批3个重庆市思政课“名师工作室”。

学校还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强化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学工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创新辅导员培育培养机制,深入实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青蓝工程”,获批4个市级辅导员工作室,获得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重庆市最美辅导员等市级及以上荣誉31项,连续四年获全市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特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下一步,重庆师范大学将持续高站位谋划,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聚合多方资源塑造思政育人品牌,优化队伍建设,不断凝聚“大思政”育人工作合力,为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赋能添彩。(晏红霞)

原文链接

大学城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邮编:401331 党政办电话:023-65362555
沙坪坝校区: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12号 邮编:400047
北碚校区:重庆市北碚区团山堡1号 邮编:400700
版权所有©重庆师范大学 渝ICP 备05001042号


  • 新浪微博

  • 官方微信

  •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