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常见问题> 正文

2022年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常见问题

发布日期:2022-09-18    浏览次数:    来源:

Q1:一个老师可以参加多门课程申报吗?

A1:国家级不行。根据文件规定,当年内一个老师只能参加一门课程的申报,负责人和团队成员都是如此。有成员交叉也是不允许的。市级同一教师最多参与2门课程申报,其中担任课程负责人限一门。

Q2:每年国家级申报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A2教育部直属高校院校根据每年的指标进行校内遴选后推荐课程到教育部参评。

其他部属院校和省属院校需推送到教育厅遴选,再由教育厅按照每年分配的名额推荐到教育部参评;教育部会进行形式审查淘汰掉具有否决性指标的课程后,组织专家进行网评和会评。

Q3:讲师以及副教授职称,参评线下课程是不是没有优势?

A3虽然课程评审指标对课程负责人的学术背景、教学积累有一定的要求,但主要还是基于老师们申报的材料和附件打分。只要教学积累充分,有一定教学成果,同时用心准备、材料详实、规范,且能最大化突出老师教学的特色和优势,还是有条件冲击一流课程的。往年也有讲师及副教授职称负责人获评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的先例。但课程负责人是助教的不建议申报。

Q4:我之前申报过一次,但没有评上国家级,再申报的话还有希望吗?

A4首先,往年申报过但没有评上的课程是可以再次申报的。但第二次参评国家级需要体现第一次申报后,做了哪些创新和改进,如果与之前一次申报没有任何改进则是没有竞争力的。

Q5:我的课是申报线下好还是混合式好?

A5混合式要求比较高,对信息化教学工具、在线课程学习记录、混合式教学方法和内容都有要求,老师可以先看看自己的数据能否能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则最好以线下课程申报。

Q6:我已经有一门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基于这门课程的应用,我可以再申报一门混合式一流课程吗?

A6可以申报,但申报侧重点不同。线上课程重在体现课程的内容创新、社会影响力和老师的教学投入,混合式课程重在用好课,以及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教学成效。

Q7:我们一门课程,对不同专业开设,学分和学时数不同,应该怎么申报?

A7建议选择其中一种进行申报,面向不同专业、教学目的和内容都不一样,不建议合在一起申报。

Q8:我在学校里有两门课程,一门是面向本专业的必修课程,3学分,但学生数较少;另一门是将专业课降低难度后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类选修课程,学生数较多。两门课程评价相近,用哪一门申报较好呢?

A8建议使用在学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核心课程进行申报。同时还需要关注教学过程和效果,选择数据好、效果好的,更能体现您的教学优势的课程申报。

Q9:我的慕课在平台开课满两期了,但是没有在学校里面开过课,可以申报么?

A9可以申报线上课程。只要在慕课平台开课满两期是符合申报条件的,但最好在本校有教学应用,因为从2021年的申报开始,申报书里已经增加了慕课的校内应用部分,有一定的校内应用,可以更好的保证申报的规范性和通过率。

Q10:团队成员是否都需要近五年内讲授本门课程?我们团队有的老师没有上理论课,但是上的实验课(实践课)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团队申报?

A10理论和实验课(实践课)如果联系紧密,部分专家认为是可以以团队形式申报的。但必须在教改过程里有贡献,申报要体现理论与实验(实践)的有机结合。团队成员要体现出分工合作、传帮带等团队作用。如果只是为了凑数则建议不要组合。

Q11:最近两期开课时间,同一个学期,课程负责人和团队成员分别开课,算两期吗?

A11不算,这能算一个学期。

Q12:因为培养方案改变,课程名称发生了改变,原来是A,现在变成B,那么是按哪个课程名称报呢?

A12如果只是名称改变,其他没有明显变化,需要以最近一个教学周期名称申报,同时建议附上情况说明。但严格意义上说,这种情况不能完全算两个教学周期,容易引起质疑。建议以同名称课程申报。

Q13:最近两学期包不包括本学期正在上的课程?

A13每年申报通知都会有数据要求的截止日期。以截止日期为准,比如第二批一流课程申报的数据截止日期是2021年1月31日。2022年的新一批申报可参考这个时间段,预计是截止在2022年1月31日前的数据。

Q14:哪些课程比较有申报优势?

A14①聚焦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课程;

②已有建设基础、取得明显教学成效的课程;

③体现多学科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跨专业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融合;

④区域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⑤学校特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双一流建设方向一致的课程。

Q15:用雨课堂(或其他教学工具)给学生发了一些视频和作业,可以申报混合式课程吗?

A15混合式课程需要提供在线学习平台的链接,最好是利用spoc平台开设的混合式课程。

如果雨课堂或其他教学工具发送的视频是成体系的,完整的慕课,同时有网址后台是可以申报混合式课程的。

但如果雨课堂只是偶尔发送视频资料作为拓展资源学习,则不可以申报混合式。(教学工具的网址后台可以联系各平台公司获取)

Q16:一流课程参评需要两轮完整的教学周期, 有什么具体要求么?

A16申报的课程要至少经过两个学期的完整教学。线上课程申报必须有至少两个完整的线上运行选课数据,混合式课程必须有两个学期的线上学习数据。

两轮教学数据对应两个完整的教学周期,一个学期算一个周期,可以不连续,但最好是近两年的数据。

比如您是每年的秋冬学期开课,则最好是距离申报截止日期最近的两个秋冬学期的教学数据。以2021年申报为例,数据截止日期为2021年1月31日,则老师应该以2020年秋冬学期和2019年秋冬学期的数据进行申报。

如果有老师的教学周期以学年为单位,则需要提供两个学年的数据来申报。

Q17:大学英语分成1、2、3、4,有机化学分成1、2或A、B,这种课程应该怎么申报?

A17您可以以大学英语1、2、3、4单独申报。

比如您申报大学英语1、则应该用两个大学英语1的教学周期来申报,或者您也可以申报大学英语,但这样就需要以1-4全部的周期进行两轮,即8个学期来申报。同理,可以申报有机化学1,也可以申报有机化学,建议单独申报为宜。

Q18:我们不是知名院校也不是知名老师,是否还有机会获评?

A18国家级一流课程的推荐原则是“鼓励围绕重点领域申报满足人才培养迫切需求的课程,注重健全和完善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

“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强调课程内容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并具有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

注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改革;关注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情况,以及使用新型教学方式方法取得的学习成效。

只要您的课程有比较好的教改基础,有比较创新的教学设计、有一定建设成效,尤其是有一定学科特色、地方特色,都是有机会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的。之前也有很多地方院校的青年教师课程获评。

Q19:大家都说需要加入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应该如何体现?

A19体现在资源建设部分,如思政资源库;教学设计部分中课程思政如何融入教学设计;内容建设中,是否有课程思政体现;教学目标中是否有课程思政方面的教学目标等。


混合式课程的申报问题

Q1:混合式课程的线上部分有何要求?

A1首先线上课程必须是一门完整的有课程体系的慕课或者spoc,随便发几节视频是不行的。

而且要放在正规平台上给学生学习,有学习记录且记录可追溯,申报时必须提供在线平台的网址链接,最近两学期学生在线学习的数据表、学习过程截图等证明老师混合式教学的过程材料。

Q2:我的课程只有这一个学期的比较规范的混合式教学数据,之前一个学期的数据不多,而且不太规范,这样可以申报混合式课程吗?

A2建议您报线下课程。因为仅仅满足混合式课程的门槛条件,在混合式课程里是不具有竞争力的,用不太好的混合式数据在混合式赛道做减分项,还不如在线下赛道作为加分项。

Q3:混合式课程中的线上慕课资源有什么要求?

A3为了推动线上课程的有效使用,按照教育部文件精神,首先鼓励老师们选取已获评国家级、省级线上一流课程的慕课进行混合式教学,

如果自己计划申报的课程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则可以使用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平台的在线开放课程,如果平台上没有同类型课程,您也可以选择自己建设慕课或者用校内的spoc开展。

Q4:混合式课程20-50%的线上学时,如何计算?

A4线上学时是总学时的20%-50%,比如总学时为32学时,线上部分的学时数应为7-16学时,线上视频部分通常以25-45分钟为一个学时。如果线上慕课视频的时长为300分钟且要求学生全部学习完成,则可以核算为10学时。

另外推荐的一种计算模式是按照教学周,比如总体16个教学周,每周2课时,可以按照每两周一个线上学时就是8个学时线上。每周一个线上学时就是16个线上学时。

Q5:混合式课程里的学时,是做减法还是做加法?

A5这里举两个例子。在下面的例子中,学时的数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计算方法和方法后面的含义。

例1:基于慕课或SPOC的混合式教学,如果是总共64学时的课程,可以是32个学时在线上进行,32学时在线下进行。这部分还是要强调目标导向。要在申报书中体现,为什么采取当前的线上线下比例,具体原因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性等,并证明这种教学比例既提供了灵活性,也没有降低学习成效。

例2:线下已经进行了完整的64学时,线上多放了32学时的内容。这种情况往往就是希望提升学习成效,因此要阐述清楚学习效果。由于这样对学生提出了更多要求,需要学生投入更多,因此还需要调研评估一下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Q6:线上的富文本资料、考试作业算线上学时吗?怎么算?

A6如果只有文本类资料,没有成体系的线上视频课程,是不能申报混合式课程的。如果有线上视频资源,同时文本和作业作为附加的学习任务是可以算一部分学时数的。

比如一门课程课前任务加上线上视频学习是一个学时,课后线上作业及视频学习是一个学时,线上实验按实验要求计算学时等等。

Q7:线上教学的学时数截图在哪里获取?

A7在教学平台中截取相关截图,如学生学习时长或慕课学时数、教务系统中体现的线上学时安排。

如果都没有则需要自己核算并体现在教学日历中。但没有截图等佐证材料则很难获评。

Q8:申报书中 混合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有什么不一样?应该怎么写呢?

A8混合式教学设计指的是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内容是如何安排的、分配的;如何有机结合的,或者说是如何混合的,重点突出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改革就不用再说混合式教学方法了,只用描述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具体的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法,翻转课堂、思维导图、案例分析等,不能仅列名词,还需要结合教学内容描述,体现教学方法使用的创新性及适用性。

Q9:我的课程用的校内的spoc平台,但是课程资源没有购买,是自己找的网络资源或者录屏资源发给学生学习,是否能作为混合式课程申报?

A9不可以。混合式课程对于资源的引入有明确的版权要求,不能有版权纠纷。如果没有通过正规途径授权的课程,原则上是不能申报混合式课程的。

Q10:我的课程名称是A,但是我引用的资源名称和我的课程名称不完全一致,这样可以申报么?

A10可以申报,但需注意,申报的课程名称应该是您自己的课程名称,而不是引用的慕课名称。

Q11:疫情期间,我通过直播的方式给学生上课,可以算是混合式课程么?

A11不可以,疫情期间的直播授课,其实是换了一个场地的面授课,与线下授课类似,混合式课程必须是结合了慕课或者spoc资源及平台给学生上课的场景。

如果疫情期间,线上部分用慕课教学,线下部分改用了直播教学,则可以算作混合式课程。

Q12:学校的政策支持怎么体现?

A12混合式申报书附件有专门上传政策文件的部分,可以上传学校混合式课程立项、奖励等通知,同时政策支持还可以体现在教务系统中,混合式课程的线上部分是否有专门的课时体现。


线上课程的申报问题

Q1:现在再报线上课程还有机会么?

A1是否有机会取决于课程建设的质量,第二批一流课程的申报通知中,对线上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程具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征:开放、共享,有必要的教学支持服务。课程构建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模式,课程知识体系科学,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方式合理,适合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应用。

课程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在授课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与往年认定的同类课程有明显差别。

通过课程平台,课程提供在线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教学团队及时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按时评定成绩。各项教学活动完整、有效,按计划实施。

学习者在线学习响应度高,师生互动充分,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自主式与协作式学习。”

“在高校和社会学习者中共享范围广,应用模式多样, 应用效果好,社会影响大,示范引领性强。” “课程平台须按照《中国互联网管理条例》等规定,完成有关的备案和审批手续,须至少获得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二级认证。平台运行安全稳定畅通,课程在线教学支持服务高效。

因此,是否可以申报取决于以下几点:

1.本课程之前是否有获评的国家级课程,您的课程与他们的差别在哪里,特色在哪里,体现建设的必要性。

2.课程上线的平台是否是正规的慕课平台,运行是否满了至少两个学期,如中国大学慕课、学堂在线、智慧树等,校内的spoc平台是不能申报线上课程的。

3.是否有比较好的选课量,证明课程的推广范围。

4.是否有比较好的线上互动讨论,是否有助教或开课教师答疑。证明课程的互动充分。

5.课程是否有本校应用。

如果以上都具备,还是可以申报的。

Q2:我的课程在好几个平台开课,我应该选择哪个平台申报?

A2选择选课量大,互动效果好的平台。

Q3:我之前申报过线上课程,没有评上,现在我是应该继续报线上还是改成混合式申报?

A3报线上还是报混合式,首先取决于混合式的基本条件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看线上和混合式的应用效果哪个更好。

如果是专业类课程,通常线上选课量不会太大,则可以考虑报混合式,如果是通识类课程,混合式的必要性不是特别强,因此可以优先考虑报线上。

如果继续报线上课程,需要体现出课程在进步,比如内容做了哪些升级,选课量和互动讨论是否有增加。如果数据现在比之前不升反降,则没有竞争优势,也不建议申报。

Q4:我的课程在国际平台上线了,但是数据选课量都没有我在国内平台的数据好,我应该用哪个平台申报?

A4政策文件比较鼓励符合条件的课程上线国际平台,就以哪个平台申报,建议还是优先考虑应用效果。

国际平台有时候选课量不大,但是选课国家多,覆盖范围广。尤其是对于文化自信的角度看,也是很好的应用效果的体现。

评判线上课程的价值和优势,不能只看选课数字这一个指标,而是应该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估。

Q5:申报书中团队成员和团队其他成员有什么差别?

A5团队成员指的是在慕课中出现的并且在平台上的有显示的成员。其他成员指的是助教、技术人员等不在慕课中出现,但是参与了课程建设的其他人员。

Q6:学分认定课指的是什么?

A6学分认定课指的是在学校里计算学分的课程。社会大众凭兴趣爱好学习的课程不算学分认定课。如果是学分认定课,需要提供考试题;需要体现试题的难度区分度。如果试题过于简单,则无法体现两性一度。

Q7:针对线上一流课程有了学术委员会推荐还需要找行业专家推荐吗?

A7如果能提供比别人更充分更有价值的材料当然也会更具有竞争力。


线下课程及社会实践课程申报问题

Q1:我准备参评的课程是线下一流课程,还需要使用雨课堂等教学互动软件并提供相关数据吗?

A1相比传统面授课程,线下课程应在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上与时俱进,注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因此使用优质资源、信息化教学工具等会更具有竞争力。

Q2:线下课程是不是只有教授才有机会获评?

A2虽然已获评的课程里教授的比例比较高,但同样也有副教授及讲师获评线下一流课程,获评重在课程质量,不在职称。

Q3:线下课程应该如何体现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呢?

A3线下课程要突出体现自己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当您的课程有虚拟仿真平台、线上慕课资源、社会实践环节,但又不符合其他类型的申报条件,则可以体现在线下课程里。

Q4:专业课是否可以申报社会实践课程?

A4:可以,只要符合社会实践课时比例要求。但不能是实习、实训、实验课程。

Q5:社会实践的课堂实录有什么要求?

A5尽量选择社会实践部分的课堂实录。如果条件受限,理论课部分的实录需要注意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需要体现。

Q6:社会实践基地需要写几个?是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提供什么证明材料?

A6社会实践基地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写真实开展了实践活动的基地是如何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在教学设计里,要体现出基地的运用场景和效果。证明材料可以是基地合作协议、基地牌匾、环境照片等。

Q7:社会实践课程过程性考核应该如何设置?期末考试没有试卷怎么办?

A7因为社会实践课程要求70%以上的学时深入基层,因此,考核应该以实践环节的考核为主,每次实践课都有一次成绩,以及期末的综合评价或成果评价。

实践课没有试卷是正常的,可以在上传试题的部分,上传课程的考核方式、任务要求、评分标准即可。


说课视频及课堂实录问题

Q1:怎样拍说课才能拍出来课程的特点,增大成功率?

A1说课是申报书的视频表达。不要提前拍摄,建议申报书基本修改定稿后再进行说课的拍摄,突出自己的课程最有特色、最有成果的部分。

同时,需要把申报书里不能体现的图片、视频等在说课视频中呈现出来。

Q2:课堂实录的日期要和教学日历里对应起来吗?

A2第二批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有此要求,第三批申报建议老师按此准备。各个省级一流课程以各省级通知为准。

Q3:课堂实录的内容是对应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样例的吗?

A3建议课堂实录对应申报书中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样例进行录制。

Q4:10分钟说课主要要讲哪些方面呢?

A4说课视频有要求必须要体现课程概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创新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等。同时课程负责人要出镜不少于3分钟。

Q5:说课视频团队成员是否需要出镜?

A5团队成员可以出镜,也可以不出镜。如果出镜,可以在团队成员介绍部分出镜。

Q6:课堂实录视频有什么要求?

A6至少40分钟,时长不要太长。建议以一节课的45分钟标准时长为准。时长太长反而体现老师时间控制不佳。

同时视频不能剪辑,学生需要出镜,请提前告知学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另外需在视频中标注教师姓名、学校名称、课程内容、课程对象、上课时间、上课地点、教学团队等信息,并与教学日历对应。

Q7:课堂实录可以由团队成员拍摄吗?

A7课堂实录由谁录制,通知文件中没有硬性要求,建议尽量由课程负责人录制。负责人实在有困难的,可由第二负责人录制。

Q8: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教学内容的,课堂实录的时长如果讲不完所有教学设计的内容,那么讲完一部分可以吗?

A8教学需要有设计,需要按照一节课的时长合理的分配时间和内容,如果是设计好的,只讲一部分是可以的,如果是没设计好,到时候没讲完而停止的,则不是一个好的教学设计。

Q9:课堂实录可以补拍吗?

A9教育部要求课堂实录是真实课堂录制的,不可以剪辑。需要对应教学日历。平时最好注意进行课堂实录以及视频的留存。

Q10:课堂实录需要注意什么?

A10需要注意事项如下:

1. 真实课堂,严禁表演式课堂;

2. 混合式课程需要体现混合式教学设计;

3. 需要体现课程思政、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4. 注意教学互动不要仅仅是提问回答的传统课堂模式。

注意学生出镜,基于民法典中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要求,建议请同学们签署知情同意书。


申报书材料撰写问题

Q1:一流课程申报需要提供教学大纲吗?

A1附件材料没有教学大纲的要求,只需提供教案即可。

Q2:最近一次学校对课堂的评价是什么?

A2学校对课堂的评价指的是学校教学督导对课程的听课记录及评价,可以联系学校教务处或其他相关部门提供。

Q3:学术评价用什么材料支撑呢?

A3申报书要求提供学校教指委或学术委员会的评价意见,请相关部门提供纸质版评价意见、盖章或签字。

Q4:我们的作业是实操/手工作业,没有试卷,怎么体现测验、考试和答案呢?

A4此类型作业是有任务布置和作品的。因此任务布置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作为考核的要求及答案,学生作品的照片或优秀作业的截图作为作业及试卷展示部分。

Q5:其他附件材料一般都提供什么材料呢?

A5其他材料不超过两份,建议老师可以把申报书中的提到的内容通过附件材料佐证,一类是过程类证明材料,一类是成果类证明材料。

Q6:政审材料有什么要求?

A6政审材料包括课程内容的政审和团队成员政审。

团队成员政审需要校党委盖章的政审意见。如果成员来自不同学校,则需提供各自学校的校党委政审意见,如果成员来自校外,则需提供校外成员所在单位的政审意见。

团队成员政审意见内容包括政治表现、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记录、师德师风、学术不端、五年内是否出 现过重大教学事故等问题;

课程内容审查包括价值取向是否正确,对于我国政治 制度以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解和表述是否准确无误,对于国家主权、领土表述及标注是否准确,等等。

Q7:学生评教指的是什么?

A7申报附件的学生评教结果指的是教学系统打分的评教分数。如果学校教务系统的评教分数比较简单,无法体现优势,则可以附加补充评教分数的排名或者主观性评教的截图。

Q8:对于申报附件中学生的个人信息是否需要进行处理?

A8需要。根据《民法典》的要求,请老师对申报附件中的学生敏感信息进行马赛克处理,如姓名、身份证号、学号、手机号等。

同时因为课堂实录有学生出镜,需提前告知学生,通知建议签署知情同意书。

Q9:教学日历是不是就是课表?

A9不是。教学日历有统一的模板,请按照模板填写。

同时,混合式课程及社会实践课程需要在教学日历中体现出相应的线上学时部分以及社会实践部分。并且学时数需要与申报的基本信息学时数保持一致。

Q10:请问最近一学期的测验、考试(考核)及答案(成果等)主要是提供哪些具体材料呢?

A10老师可提供的文件建议有:试卷文档(多体现非标准答案考核和过程性考核)、任务型考试的内容和要求、答案文档、文件存档截图、优秀作品截图、评分标准等材料,并且到教务处盖章。

Q11:教学样例是不是教案?

A11不完全是,一节课的教学样例,比普通教案要求更高,需要体现课程的特点、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教学设计以及两性一度等。最好配套课堂实录。

Q12:教学设计样例的内容是按45分钟还是90分钟来设计?

A12没有严格规定,建议以45分钟设计即可。

Q13:学生成绩分布提供成绩表是否可以?

A13只有成绩表是不行的,需要有分布情况,最好还有试卷分析部分。

Q14: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情况、学生进行的与课程相关的实践类的成果这个必须是课程负责人指导的吗?还是团队成员即可?

A14团队成员即可,但需要与本课程相关。

Q15:申报书中可以插入表格和图片吗?字数有限感觉讲不清楚。

A15国家级申报是系统填报,不支持插入图片和表格,都需要用文字描述,因此尽可能的突出课堂特色,而不要写空话套话。图片表格建议放到说课视频中呈现。市级申报可以插入图片和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