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第二届语言治理与国家治理研讨会

时间:2024年11月1日上午10:00-11:30

地点:北一区外语楼二层报告厅

主讲人:李宇明、戴曼纯、赵蓉晖、王辉、张天伟

主持人:姜国权、惠天罡、李秉震

主办单位:国际文化学院 

主讲人简介(一):

李宇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语言学会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语言战略研究》《语言规划学研究》主编。曾任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领域为理论语言学、语法学、儿童语言学和语言规划学。出版《中国语言规划论》(《Language Planning in China》)、《儿童语言的发展》《汉语量范畴研究》《语法研究录》《语言学习与教育(修订本)》《李宇明语言传播与规划文集》《人生初年——一名中国女孩的语言日志》等著作40余部,发表论文650余篇,被译为蒙、藏、维和日、法、英、俄、阿拉伯、韩、意大利等多种文字。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主讲内容简介():

霍普菲尔德和辛顿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师,获得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辛顿2024年4月接受尤利西斯奖章时的获奖感言在《当代语言学》2024年第4期刊登之后,引起了中国语言学界的较大反应,引发了对语言学发展问题的深刻思考。

大语言模型问世不久,就把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人工智能科学家,说明颁奖者认识到人工智能对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意义。的确如此,在数字时代,所谓新质生产力都需要人工智能的加持。

主讲人简介():

戴曼纯,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博士生导师。2009-2010年度麻省理工学院(MIT)富布莱特研究学者。2015年入选北京外国语大学首批“卓越学术带头人”,中国语言学会理事、语言政策与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社会语言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语言文化传播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外语应用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标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研制及审定专家,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研制及审定专家,以及多家学术杂志编委,《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创刊主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成果160余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语委重大及重点项目10余项,获得省部级等各类奖励10余项。

主讲内容简介():

网络内容关乎语言的语义和语用两大子系统。虽然网络内容本质上是语言学问题,但是关于网络内容的治理融语言学、司法和国家治理于一体,成为极其重要的数字语言生活治理问题。网络平台的内容监管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过严有损言论自由,过松则垃圾信息泛滥,有的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的愚弄广大网民,制造思想混乱,降低人们的认知水平。本讲座以欧洲(尤其是欧盟)国家推出的法律法规(如德国2017年的《网络执行法》、欧盟2018年的《反虚假信息行为准则》《关于有效打击网络非法内容的措施建议》及2020年《数字服务法》)为例,探讨决定网络平台内容治理的相关因素,阐述内容监管的动因和民众与当局的互动。

主讲人简介(三):

赵蓉晖,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领军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语言及语言学史、以语言为路径的区域国别研究,努力倡导“大语言观”和“大语言学”。曾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对科教融合的学科管理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曾在美国国家外语中心、香港大学、日本成蹊大学访学。现任国家语委科研基地暨国家语言文字智库“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家高等学校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任。主持国家社科等项目28个,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5个,出版中俄文著作2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中英俄文学术文章117篇,获得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奖、上海优秀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9项。

主讲内容简介(三):

信息技术革命使当代世界进入数字化生存时代。数字化改变了大众传媒的本质,拥有强力的时空穿透力和行为塑造力,也改变了知识构建方式和语言传播媒介、语言应用方式。一方面,数字化给人类的表意行为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素材,使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变得更丰富;另一方面,言语社区从真实世界拓展到虚拟空间,使世界变得更加复杂、人们的认识更加多元,文明碰撞的程度反而愈加强烈。数字化网络在实现充分连接的同时,也对传统的群体边界提出了挑战——地理临近的重要性可能比以往更重要,而更大范围与更有内聚力的共同体同时也在形成。全球语言扩散带来了联通,多语带来的分化也同时加剧。以此观察语言生活,能够发现语言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众多新动向。

主讲人简介(四):

王辉,浙江师范大学杰出教授,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国家语委“一带一路”语言生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华侨华人(浙师大)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集刊主编。研究方向为:语言政策与语言传播,国际中文教育,国家语言治理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著有《澳大利亚语言政策研究》《全球化、英语传播与中国的语言规划研究》《“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4卷)《架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阿文化交流》(阿拉伯语版)等。在《新华文摘》《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战略研究》《西亚非洲》《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

主讲内容简介(四)

数字人文作为人文社会科学新兴研究领域,用数字工具、技术及媒介为人文学科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及新思路。国际中文教育是一门研究中文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学科,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处于转型发展时期。本文首先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现实逻辑三方面分析数字人文与国际中文教育融合的内在逻辑,然后提出数字人文视角下国际中文教育“平台为基,数字赋能,协同合作”的应用路径。最后,基于国际中文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结合数字人文探讨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策略,以期用数字人文赋能国际中文教育,促进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

主讲人简介(五):

张天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主讲内容简介(五):

国家关键语言能力是国家语言能力的下位概念,主要服务于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和国家发展,是国家战略语言能力中的一种。关键语言指在某一特定的语言生活或语言实践中起到关键性沟通交流作用的那些语言,这些语言与国家的各项工作密切相关。本报告在述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数智时代背景,剖析了我国国家关键语言能力建设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了提升我国国家关键语言能力的对策建议。

分享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