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爱人胜己 助学助教——首都师范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何钊

发表日期:2015-05-06

   何钊同志,女,1924年出生,1946年入党,现任首都师范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曾获北京市德育工作开拓奖、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特别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10年获得首都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北京市“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称号。1982年至1988年任原北京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书记。1988年从原北京市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岗位上离休后,她秉承“作为干部可以从岗位上离休,但作为共产党员却永远不会离休”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关心党的建设,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始终坚持在育人第一线。当得知学校成立教育基金会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把自己毕生积累的20万元一次性捐赠给学校,这也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收到的第一笔善款。多年来,她以培养下一代为己任,长期在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并作为组织员直接参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她常年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和失学儿童,每逢节假日都邀请学生们到家中过节,亲如家人;她常与学生面对面谈心,定期与学生召开沟通会,被广大学生誉为“知心奶奶”。她一生简朴,却常慷慨助人,个人捐款累计超过25万元。

  一、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投身革命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祖籍云南昆明的何钊考入云大附中,教她的老师中有几个中共地下党员,其中包括《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张光年(笔名:光未然)。他们在课堂上讲屈原的爱国情操,讲帝国主义的罪行,讲受压迫人民的痛苦,讲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还悄悄给学生们看《新华日报》,这些都深深影响了何钊,让她下定决心跟着共产党闹革命。1944年,何钊高中毕业后因贫辍学,先是帮助党的地下组织做了两年学生工作,然后经张光年等人介绍,随恋人来到解放区,进入位于邢台的北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文教学院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她被调入北京市委大学部,在彭珮云的直接领导下继续做学生工作。1966年,刚过40岁的何钊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出成绩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却席卷而来,她所在的北京市委大学部当然也未能幸免,她因为不愿意违心写揭发材料,对文化大革命“不理解”,先被停职检查,然后下放到顺义农村劳动改造。1971年林彪事件后,何钊重新回到市委工作,被派到北师大附中任党委书记,文革结束后又被调到原北京师范学院任党委副书记、书记,直至1988年离休。

  离休后的她,仍始终心系国家,关心学校发展,积极参与育人工作,在大学生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心中的好奶奶。

  二、心系学校发展,离休不离“岗”

  何钊书记作为学校关工委副主任,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早在2003年,她就主动要求协助政法学院党委做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她认真阅读了一至三年级46名要求入党学生的申请书和思想汇报,共计86份;同时与17名预备党员谈话。多少个午间,她与学生亲切交谈;多少个夜晚,她带着老花镜在灯下认真翻阅学生写的材料。学生们对这位老人充满了敬重和热爱。有人曾问何钊书记,“你大半辈子都在工作,好不容易离休了,干嘛还要这么累?”她坦然相告:“作为干部可以从工作岗位上离休,但作为共产党员却不能‘离休’啊!我喜欢教育工作,我热爱青年学生。看到他们成长、进步,我觉得充满了希望和快乐!”

  师德建设也是何钊书记关心的事情。2007年,何钊书记与首都经贸大学吕桓甲同志共同主编了《德艺双馨的艺术院校名师》,本书在2008年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开展的评选“关心下一代优秀读物”活动中获二等奖。

   

  三、深入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中出现的新情况,何钊书记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宣传党史和党的理论知识,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她积极阅读各类重要报刊,积极思考理论热点问题,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革命历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在大学生看来,何钊书记既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也是人生的导师。

  2008年五四青年节,针对奥运圣火在海外传递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何钊书记给学生们进行认真分析,启发着学生们深思“为什么西方国家故意地歪曲事实支持藏独?”同学们这样说:“何老师的讲述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就是最根本的原因,广大的华人们如此的爱护这个国家,是因为他们的祖国是强大的,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比的自豪。”

  何钊书记经常为学生们做报告。她的报告生动、具体,深受同学们的欢迎。2005年3月,她为学生干部做了一场报告,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了首都师大55年来的发展历程,报告中所体现出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热爱学校、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在场的学生、干部,大家都表示要在今后的教师生涯中,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四、做知心奶奶,为学生答疑解惑

  2005年5月,何钊书记的爱人病情危急,这使她十分焦虑,除在家细心照料外,还要奔走联系住院。然而她没有忘记青年节的到来,没有忘记自己所联系的学生。节日当天,她为学生们做好了可口的饭菜,请同学们到家里过一个愉快的节日。这些孩子都是农村或边远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是何钊书记主动要求校团委介绍给她的。她给自己做了规定,邀请这些学生在元旦、春节、五四青年节、九九重阳节、十一等节日里,到她家过节。

  2006年9月24日,何钊书记与校团委“学子阳光”助困协会成员建立互动小组,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温暖的家,这个家就是学生们成长的驿站和纯洁心灵的港湾。

  何钊书记与学生们在一起,谈理想、谈理论、谈做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深情地说:“我热爱青年学生,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我希望他们对祖国、对人民有深深的爱心。我愿意给他们更多的爱,让他们到处都感到家的温暖。”

  有一个临近毕业的女学生,想报考研究生,在与何钊书记聊天时无意中说到参考书比较贵,购买有困难。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他们返校的时候,何钊书记将500元塞给她,鼓励她努力学习,争取考上研究生。在一次聚会里,一位女学生没有来。当何钊书记得知她献血后身体不适时,第二天就买了营养品,赶到学校,气喘吁吁地爬了几层楼到宿舍里去看望这位学生。

  学生们说:“何老师是我们的知心人,在与何老师的接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老党员、老教师对党的挚爱之情和对青年大学生的关爱之心,使我们终身受益,终生难忘。”正是她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对师德最好的诠释。  

             

  五、爱人胜己,慷慨解囊

  今年,何钊书记已经88岁高龄,她生活勤俭,饮食简单,从不在衣食住行上多花一分钱。她常吃白菜豆腐;为了省电,新买的大冰箱不用,而是把吃剩的饭菜挤进一个单开门的家用迷你小冰箱里,自己在家的时候只开一个小台灯凑合着看;她嫌费水,不让当医生爱干净的女儿勤洗澡;为省纸,把厕所里的卫生纸换成了最小的一种;一双皮鞋不知穿了多少年,女儿实在看不下去了,才逼着她买了一双新鞋……可正是这个“抠门”的老太太,却把自己一生的积蓄持续地投入在公益慈善活动中,她对需要帮助的人却从不吝啬。

  2004年,“非典”期间,她看到学校医院的医护人员十分辛苦,关爱之情油然而生。她认为没有什么可以表达心中对这些白衣天使的感谢,便悄悄地捐助了1000元以示对他们的敬意与关心。

  2005年夏,何钊返回云南老家,看到一些亲朋好友年老体衰,经济拮据,她将自己几年来省下的离休金1万元分别赠送给他们。

  2006年,她发起建立了首都师范大学“学子阳光”助困协会,几年来不断资助首师大的贫困学生。

  2007年6月19日下午,在家中养病的何钊书记特意将学校办公室刘嘉主任叫去,为学校团委“学子阳光”助困协会捐款5000元人民币。这次何钊书记捐出的善款是她主编《北京市高校德艺双馨名师》和参编《师德风采录》的全部稿酬。

  2007年,她将自己稿费所得1万元捐给了团委“学子阳光”助困协会,使得助困小组的十名同学每人得到了1000元资助款。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何钊书记为灾区捐款1000元之后,又捐款一万元,支援北川中学建设。2008年9月1日北川中学开学典礼上,我校党委书记张雪同志将这位老党员的爱心带到北川中学。

  2009年7月1日,何钊书记再次积极响应号召,为“共产党员献爱心”活动捐款1万元,她含着热泪对工作人员说:今天是党的生日,我是一名老党员了,看到党在这88年中,不断成长、壮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很激动、很高兴。现在党组织开展“共产党员献爱心”活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广大共产党员的关爱,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是好事。我虽然离休了,但还是要为党尽些力的,为党员形象增光添彩。

  2010年4月,她又为玉树地震灾区捐助1000元,同时为助困协会小组的同学捐助5000元。除此之外,何钊书记还参加“希望工程”,救助甘肃贫困地区三名失学儿童返回校园。

  2011年7月,首都师范大学十二次党代会召开之际,何钊书记为祝贺党代会的召开,再次向经济困难的同学捐款五千元,表达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爱心。她希望这些同学能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老师的帮助下,茁壮成长,将来接好党的教育事业的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

      六、倾其所有,助力学校发展

  何钊书记作为首都师范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还向党委建议成立教育基金会,并想将自己全部的积蓄捐献给教育基金会,以资助热爱和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师生。

  2011年10月19日,在何钊书记等众多关心学校发展的校友的积极推动下,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正式注册成立。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是由北京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由北京市民政局核准登记设立的非公募型基金会。基金会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宗旨,开展奖励优秀师生,资助贫困学生,资助学校建设、科研、学术交流和教育相关公益活动。教育基金会建立助学、助教、助校、助教育公益四位一体的基金会募集和使用模式,为教育相关公益活动服务。2012年3月在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典礼上,何钊书记并将毕生积蓄20万元捐赠学校教育基金会,助力教育公益事业!然而现在自己却孤身一人在社会第一福利院安享晚年。

  每逢各大节日,我校领导以及师生代表都会前往探望,带去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对这位为学校发展壮大倾其所有的老领导最真挚的感谢。然而面对众人的赞誉,她说:我做的还不够呀,我当年为了救中国救人民参加革命,我今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如果不是考虑到几个孩子,我应该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人民,献给党。”  

  在一张“学子阳光”助困协会的捐款卡上,何钊书记用娟秀的字体写了如下的寄语:一位党中央领导同志曾说过:新时代需要五种精神: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紧跟时代,勇于创新;3.知难而进,一往无前;4.艰苦奋斗,务求实效;5.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希望学校把这五种精神作为培养学子的目标,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是的,她十几岁的时候就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并且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这些理想和信念。

  面对这样一个知心的奶奶,同学们在思想汇报中这样表示:“暖人的温情逾越了年龄的鸿沟,师生之情胜似亲人,在与何老师接触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何老师身上宝贵的精神品质:她把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她虽处耄耋之年,但她乐于学习,关心国家时事;她虽行动不便,但她精神饱满,周身散发出坚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她虽已离休,但她关注教育,尤其是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教育成长情况;她虽生活简朴,但她将自己的财富播撒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