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历史学院学术讲座:中国历史研究院绝学学科扶持计划“西方古典学”系列讲座 罗马皇帝为何对哑剧舞者生气?——晚期长希腊化安条克的精英与大众及其当代启示
2025-06-12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供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点击次数:时间:2025年6月12日下午15:10-17:10
地点:北一区文科楼208
主讲人:何彦霄
主持人:李永斌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主讲人简介:
何彦霄,芝加哥大学古代史博士、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水木学者”博士后。主要研究希腊化与罗马东方、罗马哑剧与希腊小说、丝绸之路及古典接受。目前在从事《后希腊化时代的亚洲与罗马东方和中国边境的普通人种志知识》(Post-Hellenistic Asia and Common Ethnographic Knowledge in the Roman East and the Chinese Frontier,剑桥大学出版社索稿)及《希腊化世界形成过程中的亚洲》(Asia in the Making of the Hellenistic World,密歇根大学出版社索稿)两部书稿写作。论文发表于或即将发表于《古典学季刊》(Classical Quarterly),《古典世界》(The Classical World),《古典接受杂志》(The Classical Receptions Journal),《中国历史研究》(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古代文明》和《读书》。公共写作见于《上海书评》、《澎湃新闻•思想市场》等。2021年获美国古典学会埃里克·格鲁恩奖(Erich S. Gruen)及约翰·温克勒纪念奖(John J. Winkler Memorial Prize)两个北美古典学重要奖项。
主讲内容简介:
讲座围绕罗马皇帝尤利安在公元363年的演讲《厌胡须者》,探讨了他对安条克剧院文化的批评及其背后的精英与大众文化问题。演讲指出,尤利安对哑剧舞者的批评延续了公元2世纪智者运动时期琉善和阿里斯提德斯的讨论,反映出当时的文化冲突。利巴尼乌斯在演说中对尤利安的回应,揭示了精英与大众在剧院文化上的意识形态分歧。通过塞琉古国王时期的节日文化和“长希腊化”的视角,讲座强调了对安条克文化政治的深层理解。此外,结合4世纪的小说《埃塞俄比亚故事》,讲座展示了高卢与安条克在剧院文化态度上的差异。最后,讨论了从智者运动到基督教文明转型,智术师与艺人的之争下,基督教取代剧院和艺人,提示当前可能正处于新的文明转型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