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科研新闻

我校荣获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于2023年12月正式公布。由首都师范大学与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完成的“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若干宏观规律研究”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奖项由我校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潘云教授牵头完成,获奖人员还包括:段青云、汤秋鸿、张翀、朱琳、李小娟。

784403d14b2b4c5786a5669f801e5080.jpg

地下水“不可见”的特点,使得长期以来不同学派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消耗速率存在较大分歧。为此,研究团队通过改善卫星重力反演方法、综合多种证据,力图更加客观地揭示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的宏观规律。主要科学发现包括:揭示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多年减少速率约为25-30亿立方米/年,避免了此前广泛认为的“50-100亿立方米/年”的过高估计;发现开采地下水灌溉造成的蒸发损失占地表总蒸散量12%,科学回答了消耗的地下水“去哪了”这一关键问题;发现有效恢复华北平原地下水的南水置换比例阈值为33%,正面回应了国际上对南水北调工程作用的质疑。

研究回答了本世纪初以来关于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的若干重要争论问题、未决问题、猜想问题。5篇代表性论文在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累积他引352次,2篇论文入选中国地下水储量变化研究高被引Top5。代表性论文引领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相关领域开展跟踪研究,被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士、国际水文地质学会(IAH)地下水与气候变化委员会主席瑞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教授在《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2022:地下水——让不可见变可见》中,列举为全球6项成熟可信的卫星重力研究之一。

这是资环学院地下水与地面沉降研究团队继2009年、2016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后,第三次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