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欧阳中石先生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追思欧阳中石先生» 怀念文章

追思欧阳先生||白煦:从恩师欧阳中石先生所赠三幅作品谈起

白煦  原北京师范学院中国书法专业1985级大专班班长


  2020年11月惊悉先生(本班同学通称欧阳中石为先生)仙逝,不胜痛悼!

  我有个习惯,每逢师友谢世,总要把自己珍藏的故人作品取出挂上,睹物剧情,仿佛在与故人面谈,情愫如昨,历历在目。

  先生的第一幅作品内容为“著书惊日短,落笔伴星稀”。时间为壬戌之夏。

   那是1982年夏天,中国书协应黑龙江书协之邀,要组织“中国书协讲学团”赴黑龙江哈尔滨、牡丹江两地讲授书法艺术。讲学团在朱丹、陈叔亮率领下,邀请了费新我、胡公石、秦咢生、谢冰岩、王遐举、陈天然、欧阳中石、熊伯齐等著名书法家参与。

  因先生当时在通县中学任教,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故决定请先生担任书论和行书技法课的讲师。当时先生50出头,是讲学团中的“少壮派”。

  身为讲学团秘书的我,便奉命到东四前拐棒胡同去拜访先生,邀请他为讲学团讲师。

  先生居住的是一个大杂院,进门右拐进一条狭窄的小巷,两旁是住宅和小厨房,拥挤不堪。先生住在紧东头靠院墙的两间小屋。

  时值盛夏,先生身着白色圆领汗衫,手持大蒲扇正在与客人交谈,一见到我,先生热情地把我迎进门坐下,与我谈了起来。我把协会组成讲学团并请他担任讲师之事做了简要介绍,当先生得知众多书坛前辈均名列其中时,急忙谦虚地表示“不行不行,难当重任”。我一再表示“领导正是因为您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才特意选中了您担当此任的”。在反复恳请之下,先生才应承下来。谈得差不多时,前面的客人请先生写字。写毕,先生不待我开口,便欣然写了这赠予我的第一件墨宝。我想,这既是勉励我勤奋学习,也是先生辛勤教师生涯的写照。

  果然,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先生在哈尔滨第一次授课时便语惊四座,台下的学员们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先生深入浅出、渊博丰富的学识与授课实践,征服了在座所有的学员以及讲学团的领导们。洪铁军便是台下的学员之一。

  讲学团的第二站是牡丹江市,先生的课同样大受欢迎。课余之时东道主邀大家去吊水楼瀑布采风,然而夏天本应水量充沛,不知何故却断了水流。所以先生写了这首《天净沙》,并在回京后书此赠我,其中有“触天怒断飞流”之句以解嘲。

 

  此次黑龙江之行,使我对先生丰富渊博的学识、谦逊朴实的品德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来二去,我与先生渐渐熟悉了起来,便慢慢了解到先生除了严谨端庄的教师风范,也有其幽默风趣的一面。例如他主动辞了齐白石先生的教,却无意中被奚啸伯先生收为弟子等。

  有一次偶然去拜访先生,他正在翻阅书写元曲,其中白朴的散曲《喜春来》我觉得蛮有意思,先生便搦翰挥洒,一书而就,并在落款中写道“白煦以为好玩有趣,遂书以奉赠”。

 

  后来,先生被调入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任教,他有感于大批学生弟子苦于没有学历,仍奔波于工厂基层第一线的现实,毅然决定开办书法大专班,一来以解众多人士的燃眉之急,二来也为书法高等教育作一次有益的尝试。

  先生执教首届大专班期间,殚精竭虑,日夜操劳,不仅亲自讲授书法导论、行书等,还邀请了金开诚、张充和、叶秀山、熊秉明、李长路、王遐举、沈鹏、高明、康殷、王玉池、刘炳森、蓝玉崧、杨臣彬、卫东辰等著名专家学者、书法家等到校举办专题讲座,以精深的学养和高深的境界给大家以启迪、点化,使大家在哲学、美学、历史、古文字、鉴赏、中文、书法等诸多方面受益良多,眼界大开,极大地丰富了文化视野,提升了认知能力和文化修养,这也是本届大专班全体学员的最大收获。

  先生后来把首届大专班亲切地称为“黄埔一期”。

  2010年,先生曾遭无端非议,心情郁闷,得知此事后,我立刻同李宁前往先生家慰问。一进门,先生便紧紧握住我的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我从未见他如此动容,赶忙竭力劝慰,表达了协会领导对他的支持信任,当看到先生终于轻松的表情,我们也放下心来。

  2014年春,洪铁军找到我,商量举办“黄埔一期“汇报展,并取得了黑龙江海外集团的经费支持。于是,我俩专门去先生家向他汇报了这个情况。先生听了非常高兴,当即表示坚决支持,并一再说有什么困难找他。我俩听了既感动又高兴,办展的劲头更足了。

  展览开幕那天,先生不仅出席了上午的开幕式、中午的午餐聚会,还参加了下午的研讨会,我们担心他老人家的身体吃不消,但他坚决地说:“我一定参加到底!”在听取了同学们的发言后,先生应大家要求致词,他首先肯定了大家的成绩,并勉励我们继续深入学习,砥砺研究,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他对“黄埔一期”的支持关怀之情令全体同学既高兴又感动。

  不幸的是,先生去济南期间突发脑溢血,后回北京协和医院康复治疗中心(石景山)进行治疗,期间我和贺寅秋前去探视,当我进去看他时,启名大声地在他耳旁说:“白煦,黄埔一期!”指着我连续说了两遍,但先生虽然看着我,仿佛没有意识,眼神有些游离了。

  对于先生的突然逝世,我非常意外,因在那前几天还与启名通微信,问及先生的情况,准备去探望他人家。

  先生虽已仙逝,但他谦虚朴实的品德,平易近人的性格,渊博精深的修养,永远激励着我。他亲手创办的书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培养越来越多的人才,尤其是“黄埔一期”的学员们,将遵循先生亲笔题写的“承传教化、砥砺研究”,继续深入继承优秀传统,深入研究书法文化,继续深入研习书法艺术,成为先生始终寄予希望的,既有深厚的文化修为,又有书法艺术造诣的人。

 

  可以告慰先生的是,“黄埔一期”的学员中,通过辛勤耕耘,努力奉献,有10人先后成为中国书协理事,40人成为中国书协、省市书协的领导,有22人先后担任中国书协第五、六、七届专业委员会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有多人担任全国书法展评审委员会委员。在书法创作、理论研究、书法教育等领域中,“黄埔一期”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大家依然一往情深地投身于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之中,在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的创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承传教化,砥砺研究”的教导,在先生高尚精神的鼓舞下,正如先生诗句“芳林陈叶期新叶,流水前波望后波”所期许的,在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前沿,始终可以看到“黄埔一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