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欧阳中石先生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追思欧阳中石先生» 怀念文章

追思欧阳先生||温彦国:蒹葭自任安平素

温彦国:海军后勤部文职助理员、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副会长


 恩师(欧阳)中石先生(以下简称先生),通达古今,淹贯精微,道德文章一流,为人处世至尚。“艺文类聚”的独特艺术秉赋,不光体现在学问、修为和邃养,而且涵盖了整个人生。怹把哲学融进了生命,是用生命实践哲学,并化哲学为人生的常态。望之玄妙,即之质朴,天趣盎然,生机勃发。襟怀坦坦,如春风之骀荡。一位真正学识渊博的治学哲人师儒。即此,先生周年之祭,弟子记往事以铭遗训。

 先生由于悲酸曲折、枯杨生稊的家世,在怹的前半生历尽磨难,曾一度跌入命运的谷底。国家动乱、师父患病、个人罹疾。有专业不能回归,有特长不能发挥、有陋室不遑宁息。一个多难兴家的“教书匠”,淬炼成一尊人文艺术教育领域的丰碑,受到了世人的尊崇和敬仰,这种社会形象的标树,与他受教的老师有关。诸如:在哲学方面有:汤用彤、冯友兰、金岳霖、张岱年、郑昕、贺麟、王宪钧、汪奠基、周礼全、任继愈等。在诗词、曲赋方面有:崔复瑗、顾谦、顾随、张伯驹等。在书画、戏剧、艺术方面有:武严法师、吴玉如、齐白石、奚啸伯等。跟这样一批饱学耆儒的中国学术界、艺术界的泰斗、名师、大家学习、受教,足享裨益。而且先生是隳肝沥胆、尊师如父。这就是先生国学底子渊博,艺术造诣深厚,在诸多学科领域富有建树的根源。正如启功先生诗《中石四绝》赞曰:

三管齐挥书画诗,

丹青之外见奇思。

郑虔应逊今贤博,

檀板轻敲乐句时。

 先生在众多的社会赞扬面前经常说:“我是少无大志、见异思迁、不务正业、无家可归。”这四句十六字真言,是怹亲手制作的行为锦囊,包含了老子《道德经》的“不争”之“争”,也囊括了自守谦逊的“不中”之“中”。(先生写字落款为“中石”,画画落款为“石中”,“石中”的章草写法呈“不中”字型)。真正不愧为哲学泰斗金岳霖先生的高足名徒。

 我有幸在1978年认识了先生,从八十年代初到先生去世,一直长期侍助在先生身边,行陪前后,伴随左右,耳濡目染,手教面命,学习、亲历和见证了先生许多往事。感佩受教,折服难忘。

 先生多才多艺,人们往往只看到怹的书法和戏剧,而忽视渗透怹灵魂、占据怹中枢、融进他生命的本专业哲学,乃至词曲功夫。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有良马自然会有伯乐。

     1982年初,先生由北京171中学正式调入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当时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材教法研究室主任陶凤娟老师,听说了先生这个人,认定怹是不可多得的师之大才,打定主意必须要调怹到学院。虽一波三折,但终成正果,可谓诡谲而经典。53岁的先生,年过半百,华发染鬓,在这个平台上扬起了怹书法文化艺术的学术风帆。先生的峰回路转,老来走红,回头看来,除陶凤娟老师这个伯乐的关键外,自然得力于怹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勤奋努力的爆发。继而,跃升为首都师范大学乃至全国的蔚然独秀、长盛不衰的一个品牌。

 下面就先生陋室春秋的变迁,领略怹哲学思维的学养与谦恭仁厚的文修。

     1950年,先生考取了辅仁大学哲学系逻辑专业(一年后,辅仁大学取消哲学系,继学哲学的学生归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定居北京。最初曾住在东城区西石槽胡同(门牌号记不清了)大门洞,后在该院有了一间屋子,一直住了六七年。又搬到西城区麻花胡同13号,一个四合院的三间北屋(两明一暗结构)。1963年住进了东城区方巾巷南衣袍胡同10号,这是一处建筑完整的四合院,高墙肃穆,房屋整齐,院落呈长方型,房屋的结构造型都很讲究。先生家住了其中一间北屋加耳房和跨的一间东房,仅住了三年,就在1967年被迫腾出,搬到了东城区前拐棒胡同13号。这里我去过,进大门右拐到头,是一个住着几百人的“大杂院”的南房四小间,门外还加盖了一间小厨房。据说这个“大杂院”早前是袁世凯驸马爷的官邸。先生在这里一住就是20多年。1986年,北京师范学院分给先生18号楼二层一间单元书房,1989年补配了塔二楼二层两间一套宿舍,这时先生正式搬家到了海淀区。1994年初,校舍改善,又调整到21号楼三层两个小单元,算三间。不料423日晚,先生突发脑溢血,住院抢救治疗三个多月,从此留下了双目右侧偏盲(两眼90度的右侧什么都看不见)的后遗症。出院后在北京香山饭店康复休养了五个多月。

 在这期间,一是,别人腾出来的旧房,需要清理和修整(那时的装修,也就是做个暖气罩,地上铺个磁砖,加个墙角线、换个吸顶灯而已)这事已由先生一位王姓朋友为其办理。二是,先生和师母把家中钥匙全权交给了我,让我来完成整理物品和搬家任务。如此信任,深感重责在肩,不得有丝毫马虎,师母的东西和家中的生活用品还好办,分门别类、装箱、打包、贴签、计数即可。先生则不然,学科门类之多、爱好涉及广泛、书籍和手稿种类极其繁杂、文房诸宝,碑帖、札记、研究资料数不胜数。需要高度认真、仔细、负责的整理。为此,我用了36天时间,打包、装箱的大小件700余宗。1016日在我们海军警卫连一个排的战士和两辆军用卡车的相助下,顺利完成了搬家之事。之后的拆包、整理、归位等,一点不比之前轻松。重要的是书籍、资料、手稿和那么多细小的东西,得让先生、师母回家后能方便寻找和使用,在足足三周之内,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这次搬家之功,得到了先生和师母的赞扬。一切妥当后,待等先生回家。

   12月底,先生愈后,我们接怹回到了宿舍,而且是先生有了独立的书房。然而,先生并不满意。40多年来,先生一直在蜗居、大杂院居住,习惯了那个时代的艰苦生活,稍有改善就颇觉奢华,心中不悦。特别是先生自律严谨,修为至上,行为示范的道德品操,已成怹人生的规则。先生遂写感慨如下:

 六十岁前,居室狭极,当时名之曰“半橼苟且庐”,所谓苟且者,以每晚需临时搭床而寝,以后稍有改善,改为一大沙发,虽甚绵软,却不及木板踏实。旦起身之后,随即将被褥等卷起,并未改得苟且之意。

     六十岁以后,竟得一斗室,专作书房,余已满意之甚矣。

     六十七,竟又更上层楼,殊厚之嘉,极为惶恐,内心不安,友人相助或装修,或置办家什,余病后归来,诸端已毕,有生至今,从未如此豪华,心中既愧且羞,去余习性太远,然而,只能感谢称赞,表里不一,苦之甚也。

     的非昔之斗室可比,是比昔者阔气多多矣。可以说“抖”起来了,冠以“抖室”亦可,然,我意不是阔气之“抖”,而应是发抖之抖,异日可书一横批,悬诸室内,庶几可以一洩吾心中之积郁也!

图一 中石戏语


 从这则《戏语》可以看出,先生不仅辞章文翰,造诣极深,旧学卓异,倚马可待,下笔成章。更分明的是先生德养之高,谦卑之恒,高识和性情,得到了蝶化。这正是他深得《礼记》“中和位育”之道的一种高难境界,大隐隐于市,高处不胜寒,并不是一句说辞。

     2002年下半年,先生在学校落实住房政策下,搬到了27号楼6层一套四室三厅(两套一居加一套两居)的组合新房直到现在。搬家整理的事情自然还是我的重任。时隔8年,这次的搬家比上次繁杂多了,特别是先生的书籍和教学资料,浩若图书馆,不过有了上次的经验,分门别类,按学科、专业打包,大大缩短了时间。家具还是原来旧的,先生执意不换,特别是待客的椅凳,还是七、八十年代,铁管焊的。每到春节和教师节,中央首长来看望时,校领导多次建议换掉旧椅子改成新沙发,先生和师母坚决不同意。屋里没有大书案,只有两张简易小书桌,一桌是对付写字,一桌作为待客之用。遇有大幅作品任务时,先生就让我铺报纸于地上,席地而书(见图二)。先生说:“房子有限,弄一个大案子影响了放书的位置不说,更影响学生来上课。”先生的价值观始终考虑的是,如何做学问,如何当好老师,如何教学,如何做人,绝不考虑如何享受。

图二


 “有德高行止,随心自去来”。“居心平若水,负德重如山”。“昊天无私覆,空极莫不客”。“双目眇右,仅存偏见,书乖使转,字犯不工”。等等,这些都是先生撰写的联句。谦逊平易,自然有胸襟,又极具哲理性、文学性、复以书法艺术的形式传世。仅从这一点看,书法就不仅仅是玩弄自家笔墨的遣兴。

 先生有一首《题画菊》诗:

不随春光斗紫红,

东风过处敛芳容。

何须浅笑争高下,

独傲秋霜看落枫。

 虽为题画,实则是先生学养的一贯自谦。再如《咏白玉兰》诗:

应春未叶竟先花,

恐误东风细雨斜。

不欲人前争玉(一作“夜”)露,

何须道上弄朝霞。


清香自在山深处,

绰约了(一作“天”)然萼绽芽。

古木经年常谢客,

亭亭束素玉无瑕。


普普通通一教师,

平平淡淡自无奇。

无奇不意非无意,

正是无奇正是奇。


只问耕耘不问收,

甘居人后日埋头。

但知落落行平素,

有始无终自悠悠。

 先生除不争、不中、不苟、不傲的品质,甘居下游外,对文学、艺术永不满足,常有自责心。有据为证:“初从顾谦先生学诗,后从顾随先生学词,再学曲,而每进一程辄旧弊不除,何不敏如此耶?”

 作佳句不易,写好诗更难。当然,先生不仅学识博洽,在词曲上下过很大功夫,又亲炙“一位真正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周汝昌对顾随的评价)顾随先生。专门的投师历练,得心应手,颇见风致。无论词曲文章还是书法艺术,先生灵机一现,就能妙手偶得,下笔有由,我手写我心,自出机杼,诗书合一。无论哪一位大家,这种创作机缘不会太多,先生能达此化境,全是他勤奋治学,自律修养的累积所致。低调是先生的一贯追求。200511月,中国美术馆为启功(因病未参加)、沈鹏、欧阳中石举办了《当代大家书法作品邀请展》,先生惶恐,惴惴不安,遂写下了这首豁怀诗:

大家难副意惶惶,

头上加冠不敢当。

如坐冰毡寒欲堕,

青衫懒散系名缰。

 同在这一年,中央有关部门邀请先生参加书展活动,先生力不能辞,遂书《谢应征》诗一首:(见图三)

青山未敢眇龙门,

一入文华位倍尊,

愧我滥竽南郭士,

黎明晓露畏朝暾。

图三


     2007年,先生被国家人事部和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深感自愧。遂即诗书吟怀:(见图四)

普普通通一教师,

持心若水顺时宜,

蒹葭自任安平素,

愧受荣殊敬谢辞。

图四


 又:“模范教师这份殊荣,应当属于我们这个集体”。(见图五)

图五


 先生,虽盛名之下,绝不满足已有的境地,身为教师,育人之重,愈加孜孜以求,广采博收,向文学、戏剧、哲学中索取营养,以丰富和滋润自己的笔墨,与其说是怹的谦虚,毋宁说是怹对书法文化的诚敬。愈至巅峰,愈诚惶诚恐,尽心竭力。天道无穷,人生淹忽,一技难工,艺无止境,曾不闻白居易《长恨歌》云: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难怪若干年后,先生面对玩味了大半辈子的书法,要说“想学先贤,若不能得,信马由缰,不知所之,奈何!奈何”!又曾填散曲《【中吕】满庭芳·自嘲》一曲抒怀:“学名不好,填词口拗,不耐推敲。恐遭齿冷行家笑,怎敢招摇?勉强学、涂鸦解嘲。又谁知、使转难调。纯粹是,瞎胡闹。最后只能,代人手抄,依附弄风骚!”后又补句:“有时为戏曲界朋友作书,则改为学皮黄解嘲,不够音高。最后只能,台下给人叫好。”(见图六)

图六


 如此的虚怀若谷,与怹长期居于逆境和困境有关,但怹的不懈追求和刻苦研究,笔底葆有炫人眼目的妍婉俊逸,大匠天成、不失气定神闲的赤子情怀。诗词合律严谨,戏剧声腔擅场。书法艺术更是:用笔筋丰骨立,章法参差错落,气韵开阖大度,若神离纸笔,意向葱茏。

 先生自谦,惶愧不胜。面对记忆中的良师,先生常说:“我就是拼命拉着他们的衣襟往前奔,也觉得跟不上他们的脚步。”

“我这一生,不值一提,但我的老师却都是当代的大家,值得我们永远的尊重,永远学习。回头来看,自己能够得到机缘,沐浴他们的春风,很不容易,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骄傲。遗憾的是,作为学生,我没有能很好地把怹们的道德文章完整地继承下来,我虽然一辈子忝为人师,但没有能把学生应该得到的教给他们。

应当说:我对上空负雨露,对下愧对后人”。中石谨拜庚寅立夏之后(见图七)

图七


     201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金石为开》一书中,这样总结先生:“欧阳中石,他在本已被淘汰的年龄段上脱颖而出,他是另一个版本的断臂维纳斯,时人之解读,往往拘泥于他的学问大小,造诣深浅,焉知那些是可以通过努力弥补的,而钟灵于先,毓秀于后的‘ 这一个’,却不是谁都可以学得来”。

 先生的学养博厚到如此化境,除怹有异于常人的卓越天资外,主要源于怹个人山重水复的经历与融会贯通的学识。故镕锻成一位集文学、哲学、名学为大成,以诗词、曲赋、音韵为博富,精书法、绘画、戏曲为教业,尽传道、授业、解惑为职求的耆宿大贤。殊勋茂绩,震古烁今。

                                                                                                                                                                                    2021115 于北京晋文斋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