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 教学活动

陈志平系列讲座——唐宋书学丛辑中的史料问题

  12月1日至11日,书法院兰亭讲席邀请到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陈志平教授,为我院师生进行了书法文献主题系列讲座。该讲座由四讲构成,紧密围绕书法研究史料问题展开。

  首期讲座的题目为《书法研究中的史料问题——以唐宋书学丛辑为中心》。

  陈志平老师首先肯定了“史料”在文学、艺术、历史以及书法学等领域的重要性,并梳理由唐至清代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书学丛辑。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和北宋朱长文《墨池编》则是唐宋书学重要的文献史料。

  陈志平老师指出,北宋朱长文编撰的《墨池编》是继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之后的又一部书论丛辑,其体例和书学研究价值值得高度重视。该书有三个主要特点:分类适当,收罗完备,评论典核。针对《墨池编》的版本源流,在目前普遍认同的两个版本系统即明刻本和清刊本系统外,陈老师重点分享了他对于复旦本《墨池编》的独特发现,他认为复旦本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能从诸多古籍中找到隐藏的流传线索,例如《东观余论》《衍极》等,由此可以确认复旦本是独立于以上两个传本系统之外的第三个版本系统。

  第二讲陈教授展开了对复旦本《墨池编》的具体考证。他针对《墨池编》复旦本的流传问题进行更为具体的分析,指出复旦本与《六艺之一录》本同出一源,并且复旦本受到了明刻本《法书要录》和宋本《书苑菁华》的影响。随后陈志平老师阐述了复旦本的特殊价值,其保留了唐代文献的若干信息,并且复旦本中所载的《集古目录序并跋》更好的保留了欧阳修《集古录》的面貌。讲授中陈教授穿插了“公主担夫争道”的个案分析,拓宽了同学们的思想维度。

  第三讲陈教授聚焦《法书要录》的刻本和抄本两个传本系统的问题。目前出版的《法书要录》是依据刻本整理而成,其中存在诸多讹误。而近年来被学者发现的若干抄本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具有代表性的有国图藏吴岫本、台北故宫所藏明抄本(精校精抄本)以及王世懋抄本。陈教授指出,基本可以确定这三种抄本属同一版本系统,并整体上与刻本系统区别开来。这一发现是《法书要录》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对于唐以前书学文献的研究意义重大。

  最后一讲,陈教授从前面两部文献的具体校勘考证拓展到更加宏阔的古代书法发展脉络,以黄庭坚和北宋书坛为焦点,上溯晋唐,分析了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的历史地位和贡献。他将苏轼与黄庭坚在性格、经历等方面进行简明扼要的对比,得出苏轼整体呈现的特征是“顺”,而黄庭坚则恰恰与之相反为“逆”,并通过黄庭坚不同时期的草书作品,具体分析其“逆”表现,分别为逆起、逆接以及顿挫,其中顿挫实际表现为逆势的反复出现。陈教授还分析了黄庭坚诗文与书法的紧密关联,如从诗意的角度以求章法之变,使得其草书更具表现力;在笔法方面采用篆书的方式来书写草书作品,将其“逆”的特征表现得更为极致等。

  此次书法文献系列讲座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每次讲座大家都积极提问,陈教授都耐心地一一给予回答,并与同学们分享做学术的经验体会。他要求同学们要坚定目标,迎难而上,“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陈教授的讲座为同学们带来了许多书法文献研究的新思路。

                 (摄影:焦燕  撰文:何鹏晓 陈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