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匡廷云院士作学术报告

分享

12月9日,生命科学学院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匡廷云先生来校做“传承科学家精神——在探索光合作用奥秘的道路上勇毅前行”的学术报告。学院师生近200人参加本次报告会,报告会由生命科学学院科研副院长施慧教授主持。


1734071358415019986.jpg


匡廷云1934年12月出生于四川资中,1952年考入了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前身)。期间她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5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被国家选派赴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系深造。她分外珍惜在苏联的学习机会,紧跟国际学术前沿,立志科研报国。学成回国时,她只身带回十多箱书籍资料。这段学习经历为匡廷云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34071373048023108.jpg


1734071381936027817.jpg


回国后匡廷云入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追随汤佩松院士开启了长达60多年的光合作用相关研究,也正因为匡廷云在该领域执着的追求和卓越的贡献,她后被尊称为“追光者”。匡廷云的团队始终瞄准世界科技最前沿,90年代她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常文瑞院士团队合作,共同解析了2.72埃分辨率的菠菜主要捕光复合物(LHCII)晶体结构。这是国内独立完成的首个膜蛋白复合体晶体结构,为生物学领域做出划时代的贡献。随后,匡廷云团队以大麦、豌豆、硅藻、绿硫细菌等为研究对象,在光合作用膜蛋白复合体结构和功能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研究团队三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成果多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等。匡廷云本人也荣获国际光合作用及氢能研究可持续发展大会“杰出成就奖”、亚洲—大洋洲光生物学学会“杰出贡献奖”、中国植物学会“卓越功勋奖”等。与此同时,匡廷云积极投身科普事业,获得“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奖”。

匡廷云的科研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经常面临经费短缺及实验条件限制的问题,本人三次患癌,对此匡廷云选择迎难而上,靠着“国外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国外做不到的,我们更要力求突破”的信念,她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和战胜了种种困难,90岁高龄仍工作在科研一线。

回顾自己的求学和科研生涯,匡廷云一直感恩党和国家的培养。她勉励广大学子,为科学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她深信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深刻影响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福祉。报告会结束,现场爆发出雷鸣般长久的掌声,表达对这位女科学家的由衷敬意。学院植物生物学系系主任、青年教师周冕教授代表全院师生为匡廷云献花。


1734071390463085194.jpg


1734071398850091743.jpg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