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教学新闻

《首都通识教育大讲堂——博物馆里的中国文脉》

       2021年4月15日,首都通识教育大讲堂——“博物馆里的中国文脉”在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艺术楼演播厅举行。此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档案馆常务副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中关村博物馆与艺术品行业联盟副主席,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贾铁英担任主讲。良乡校区基础学部副主任兼教务处副处长张成主持,学部教学办冯业迪老师到场参加,来自各院系的师生近300人聆听了该讲座。

  讲座伊始,张成老师对贾铁英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并提出博物馆作为现代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是印证、记录着历史的瑰宝,而且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更是包罗万象的大百科全书。“文物解读历史,了解中国文化”一直是当代大学生火热的课题,希望通过此次讲座带给同学们更多的启发。

  在正式开讲前,贾铁英老师通过线上投票的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了解同学们喜欢的博物馆及爱好的文物领域,极大地增强了同学们的参与感,帮助同学们快速走进探索器物文化的知识殿堂。

  接着,贾铁英老师引用南宋学者赵希鹄《洞天清录》中的“端砚涌岩泉,焦桐鸣佩玉”为开篇,将南宋时代人们对绘画书法、玉石古琴的热衷与当代人生活现状类比,引导同学们体会古物中传达的不竭精神与美的追求。从贾老师的讲解中,同学们体会到了文物鉴赏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随后,贾老师以丰富的图片和史料为例证,详细地介绍了各个文物领域所展现的中国文脉。从“德玉天下”中蕴含的玉器之五德:仁、义、智、勇、絜,成为中国人一路走来的人生信条;到“千年敦煌”中涌现的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守住敦煌文化的丰碑,成为世人的榜样;再到“翰墨风华”文人雅客对自然的抽象表达,对内心意境的输出。或是绵中裹铁、或是锋芒毕露的书法作品,经过悠悠历史的洗礼,使得先贤精神在人间因不朽的艺术载体得以留存;还有“云山深处”——中国古人看山、画山的精神三远:“高远、深远、平远”对应着每一个人每一个阶段的精神写照;“瓷中繁花”中各朝各代的陶瓷蕴含的“水的灵动、土的敦厚、火的刚烈”精神在当下仍不过时。这些丰富的藏品展示与贾老师细致的讲解,使得同学们从不同维度领略了文物超于其实用价值外的文化价值。

  在提问环节,贾老师回溯历史、展望未来,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当下新兴的AR技术是否会代替博物馆”、“博物馆是否有教育意义”等话题一一作出解答,并提出“仪式感”的概念,表达对同学愿意走进博物馆、了解传统文化的感动,倡导与呼吁同学们真切感受历史器物的生命痕迹和所传达的中国文脉。

  讲座尾声,冯业迪老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她表示此次讲座内涵丰富,分析透彻,为同学们在今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思路与新视角。最后,讲座在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