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行人工智能教育场景研讨会暨基础教育新型国家语料库建设工程启动会
2025年4月3日,为积极响应、深入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推动基础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我校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举办“人工智能教育场景研讨会暨基础教育新型国家语料库建设工程启动会”。
会议由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家政教授主持。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中心高级主管徐明岩,《中学语文教学》原主编张蕾,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杨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科研主任尹巧云,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初中语文教研员赖力敏,以及我校出版社社长高立平、副社长李佳健,教育学院副院长乔爱玲,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执行副主任、文学院副教授李红,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张艳玲,教务处处长、校语委办主任王海燕和语言智能研究中心部分老师和博士生等与会参加研讨。
会上,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周建设发表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师范大学的引领性担当”的主旨演讲。他指出,基础教育新型国家语料库建设是教育智能化场景构建的重要任务,对促进新时代教育公平与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任福继院士指出,高质量语料库建设对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谈及人工智能应用时,他表示:“教育领域是最具示范性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通过构建贯通各阶段的教育体系,不仅能实现知识的高效传递,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刘淑惠、对外经贸大学附中李燕以及北京市第二十七孙国钰分别就小学、初中、高中学科教育智能化场景与应用作了专题发言。
会上宣读了《基础教育新型国家语料库建设宣言》,指出“建设新型国家语料库”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的重点任务,强调师范大学在智能时代应有引领性担当,以智能之光铸就民族教育根基,以人文之火培育时代新人。
教务处处长、校语委办主任王海燕作总结讲话。她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育智能化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校语委办将与各方携手共进,共同推动教育智能化的深入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