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顺利完成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 结项工作
2019年9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公示了当年度立项的实培计划项目,我校共立项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项目60项,其中毕业设计(科研类)项目50项,科研训练计划深化项目10项,文理科立项比例为1∶11。上述60个项目来自我校11个院系,50名校内导师,共聘请了50位校外导师,共有82名本科生参与项目。项目总经费为349万。项目的执行周期为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
在论文写作和发表方面:参与实培计划毕业设计(科研类)项目的学生除一位同学因计划出国撤项外,其余同学全部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并有刘澄、许菁两位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被评选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参与项目的本科生共发表或已录用国际会议两篇,权威核心期刊论文两篇,核心期刊论文一篇,一般期刊论文两篇。
在考(保)方面:共有18名本科生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美国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在国家专利申请方面:曹相臣、张曦淼参与的实培项目成果体现在申请软件著作权“基于深度学习的学习参与度自动识别系统[简称:AERS]”(申请过程中,登记号2020SR1012823),李旭涛、刘浩参与的实培项目成果体现在申请软件著作权“人脸微表情识别系统[简称:FMERS]”(申请过程中,登记号2020SR1012815);李旭涛、刘浩然参与的实培项目成果体现在申请“学习参与度识别网络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申请号或专利号202010991609.5)的国家发明专利。
在其他获奖方面:参与实培项目的齐紫惠、黄川邻同学获得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市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黄川邻同学所属的团队活动北京市优秀创业团队;丛依萌同学在文化活动中担任国际会议翻译、驻华大使的翻译,并且作为成员参与了文化公司的创建工作。经院系推荐和教务处审核,我校共有5项毕业设计(科研类)项目,3项科研训练计划深化项目入选实培计划优秀项目案例汇编。
参与实培项目的学生不仅获得了高水平科研力量的平台支撑,并在校内外导师共同培养下提高了科研能力与专业能力。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校内外实验条件、实践资源的互补互通,弥补了单一高校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与校外实践单位合作,弥补了学生专业知识领域单一的缺陷,有利于我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实践科
2020年12月28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