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中国首家网上媒体 1995年 1 月 12 日创办
社内媒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正文
奔赴田野,海归“新农人”变“兴农人”
发布时间: 来源: 《留学生》杂志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在中国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越来越多有知识、有想法、有冲劲的海归青年已成为“三农”发展的新鲜血液。他们将梦想的种子扎根乡土,在希望的田野上创业创新,实现人生梦想,还带动身边的父老乡亲一起走上致富路,诠释了海归青年的责任担当。

  打通“最先一公里” 让花生变成致富“金豆子”

  我国是花生生产和消费大国,拎稳“油瓶子”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事关国家粮油安全,花生产能是否能满足需求备受瞩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业也被称为农业的“最先一公里”。在基因分型实验室,经常能看到欧美同学会北欧分会理事、河南省欧美同学会理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郑峥专心致志地进行花生新品种的基因筛选。

郑峥在实验室进行花生新品种的基因筛选

  郑峥在国外学习、生活了近9年时间。2011年,他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国,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工作。2016年作为分子育种岗位高层次青年创新人才(特聘研究员)进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之后,在新组建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郑峥开展了花生群体遗传学、花生主要病害抗性挖掘、重要农艺性状调控因子挖掘等研究。他还积极促成了生物育种中心与母校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联合开展植物育种核心技术攻关联合研发项目及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

  河南是我国花生生产第一大省,但花生产业也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产业链短和竞争力弱等问题。

  怎么让花生真正变成能使农民致富的“金豆子”?郑峥和团队的同事们通过引进、改良种质资源,研究新的高效育种方法,提高了高油酸花生品种的育种效率。

  今年8月,作为河南省农科院张新友院士团队成员之一,张新友及郑峥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权威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了花生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花生的遗传驯化史和遗传机制,并挖掘出一批事关花生特性的关键基因,该成果对指导花生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在花生基因组变异和重要农艺性状遗传解析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郑峥说,“团队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难题,如存储和计算资源紧张、不同模型算法结果不一致、多倍体基因组的复杂结构问题。为了实现突破,我们找到国内外知名专家寻求支持。同时,通过这一研究过程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更广泛和紧密的联系。”

郑峥在检查花生种植情况

  目前,郑峥所在的团队已培育高产、早熟、优质、抗病花生新品种60余个,累计推广1.5亿亩,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40亿元。

  “农业科研工作充满了挑战、探索与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不断地学习、尝试和创新。”郑峥说,正是这些挑战,让自己有机会不断学习和成长,成为乡村振兴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科研过程中,不仅能够找到自己的价值,还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样的科研之路,无疑是充满意义和价值的。

  海归“蔬菜经纪人” 把中国蔬菜卖到海外

  “我是我们村第一个拿着蔬菜到全世界推销的农民,也是和科学家一起讨论中国农业的职业农民。”从新加坡留学回国的唐宇,在家乡昆明晋宁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云禾农业。

  唐宇16岁时到新加坡留学。新加坡是个岛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因此蔬菜供应一直依赖进口,也不够新鲜。而另一边,在他的老家云南昆明,却有一个天然的蔬菜种植温室,可以常年提供新鲜的蔬菜。

  从那时起他就在想,为什么品质一般的蔬菜在国外都可以有那么好的价格,而在国内,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高品质蔬菜却不能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收益?

  中国是农业大国,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为什么不把家乡的蔬菜销往海外呢?2018年,唐宇放弃了留在新加坡的发展机会,回到云南昆明晋宁,创办了云禾农业。

唐宇(左)和农户交流种植经验

  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唐宇没有团队、没有经验、各种资源不足。有机农业怎么做?合作社要怎么合作?什么技术都不懂的唐宇不得不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前往各个蔬菜基地拜访参观、向种植大户和农学专家请教……“那时候经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创业这件事情和教科书上比差别还是挺大的。”唐宇说。

  “海外蔬菜经纪人”工作的第一步,就是从签约农户手中收来蔬菜,采收后的蔬菜经过采后处理中心的分选包装、预冷仓储,再销售到海外国家……为了保证蔬菜品质,唐宇对于外销蔬菜的选品始终坚持高要求,种植的蔬菜不光要卖相好,品质也必须达标。他们引进了全球先进的有机种植技术——BLOF技术,还定期为合作社的农户们举办“田间大讲堂”活动,从选种、种植、防病虫害到采收等,一一解答农户的问题。

唐宇(右二)在云禾农业采后处理中心检查蔬菜品质

  如何让蔬菜更好地进入海外市场?“产量、品质跟上了,蔬菜的包装和品牌效应也要跟上来。这就要把它变成一个标准品,所以必须要有体系和流程。”于是,他们把蔬菜包装成成品后进行装箱、粘贴商标批号,以统一的克重、品质,经过再次遇冷后销往海外市场。

  “农产品不耐长期储存,卖不掉的话或者降价出售,都会让农民受损失。”唐宇说。为了更好地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增加蔬菜配送供应链业务,他创新开展“订单模式”,蔬菜的品质、供应量、产品价格全年恒定。

  在唐宇的带动下,合作农户户均每亩净收入7000元以上,蔬菜远销中国香港、澳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销售额过亿元。

  如今,唐宇先后在嵩明、安宁、宜良成立了三个占地200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农场,三个农场基地每天的出货量大约有30吨。

  “每个人能真正做好一两件事就很不容易了,我对于职业生涯一直都只有一个目标:带动家乡农民发展现代绿色农业,实现共同富裕。”唐宇说。

  品牌赋能 打造乡土特色金招牌

  近年来,品牌在农产品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济南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山东海右咨询集团副总裁闵琦长期致力于帮助乡村政府、企业打造本土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006年,闵琦到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学习戏剧专业。2013年,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业后,她回到山东,开始了国际游学领域的第一次创业。而后几年,受疫情影响无法出国,游学市场逐渐冷淡。2021年,闵琦开始了二次创业。她和合伙人联合创立了山东海右咨询集团,专注于战略规划、品牌设计、品牌传播、整合营销等服务。

  “留学经历让我了解到很多不同的观念、思维方式,学习到了很多国外先进的知识和前沿的商业模式,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多元,这对我回国创业有很多助益,我们团队核心成员大部分都是海归。”闵琦说。

  “我们附近的村里有一种梨子特别好吃,但它不像莱阳梨那样有名气,卖不上价格。”为了扭转局面,闵琦团队帮助这个村策划了一系列营销方案,包括对接山东省内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寻找大型采购商、搭建直播间线上卖货等,让村集体和果农都提高了收入。

闵琦(右)在选品

  事业小有成就后,她经常到全国各地参与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帮助当地打造乡土特色品牌,促进当地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创业3年来,闵琦带领团队帮助很多农产品品牌打通了上下游服务链,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展望未来,闵琦表示将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为乡村振兴项目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参与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聚三产、促二产、振一产”,不断为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竞争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传承弘扬当地文化作出更大贡献;帮助更多乡村政府、企业打造本土品牌,通过品牌化三产融合,提高农民的参与性,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一个产业振兴一片地区。乡村正在成为“海归新农人”创新创业的新赛道,“海归新农人”扎根农村,勇于创新,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力量。

责任编辑:刘晓璇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