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动态
招生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 招生首页 > 招生动态 > 正文

“冷”“热”专业并非一成不变

2013年05月03日 10:36

      每年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时都会提到“冷”“热”专业的问题,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中真的有“冷”“热”之分吗?答案是否定的。所谓的专业“冷”“热”概念的形成是有缘由的。一些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单纯从眼前就业情况、待遇收入来决定专业的选报,盲目跟风,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冷”“热”专业,殊不知招生中的“冷热”跟就业市场上的“冷热”并没有必然联系。

  据报道,西安某医学院就业形势严峻。不少学生抱怨,现在工作太难找,上了五年本科临床医学,本以为就业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可现在才发现一切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顺利,找个实习单位都很困难。一度火热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法学、计算机、中文、英语、旅游等昔日报考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也在就业市场遭遇了同样的“尴尬”。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若干年前就业根本不用愁,可如今英语越来越普及,很多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英语,还要求专业技能,只会英语就能进的单位越来越少。

  近两年相关机构发布的专业就业率数据显示,一些昔日报考门庭冷落的“冷门”专业的就业率一路走高。今年3月,在青岛农业大学举办的高校毕业生综合类就业洽谈会上,动物医学等农学类专业供求比例严重失衡,动物医学专业的个别岗位甚至出现20个岗位抢一个学生的现象。一家兽禽研究所打出的招聘启事上,个别动物医学专业岗位的薪酬达到万元以上。还有安徽某医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可算是“冷门”了,有些考生、家长觉得这个专业不伦不类,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好工作。但就在去年合肥市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该专业毕业生被用人单位热捧,原因是很多医药公司都需要医药软件开发人才。

  可见,当年报考的热门专业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成为若干年后就业的热门。专业的“冷”与“热”是相对的,一个时期的“热”可能会变化为另一个时期的“冷”,报考中的“冷”“热”跟就业市场上的“冷”“热”并没有必然联系。另外,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有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择业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

  “冷”“热”并非选择专业的重要依据,综合考虑个人兴趣、专业前景、社会需求以及该专业在学校的学科地位等因素才是关键。何况,如今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很普遍,真正有用的还是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能力。 (作者 李晓芸)

 

来源: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