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师说

蔡邦琼:共和国幼教事业发展的见证人

文:王艳琳 来源:师范学院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05日
王艳琳
来稿单位审核 编辑 闵秀玲
责编 李洁


人物简介


蔡邦琼:女,汉族,四川成都人,1935年3月7日出生,中共党员,四川省著名幼教专家。1953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3月退休。先后在成都市第三幼儿园,成都市东城区教研室、成都市东城区教育局、成都市妇联托幼办公室、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工作。历任成都市三幼团总支书记,党支部副书记,妇联托幼办公室主任,四川省幼儿教育研究会理事、成都市幼教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挚爱深情 辉煌一生


“我发誓,我要为幼教事业奋斗一辈子。”眼前这位大病初愈后显得愈发瘦弱的老人,在说出这句话时,双手紧紧握住、目光坚定炙热,那种因为伴随着共和国幼教事业起伏成长而铸就的对幼教事业的热爱溢于言表。她就是蔡邦琼,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幼儿教师,见证了祖国半个多世纪来幼教事业兴衰发展的优秀教师。


透过她深邃的目光和深情的描述,一个对幼教事业充满挚爱深情,在平凡的工作中把教育做好,从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成长为成都市、四川省幼教专家,并在全国幼教界享有较高的声誉的幼教专家形象逐渐清晰。


蔡邦琼老师幼年入读教会创办的明德幼儿园,青年时期入读华英高级女子职业学校的保育班。


1953年入读成都第一师范学校幼师科;同年8月,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幼儿教师。在特级教师袁丽华的影响下,立志成为优秀幼教工作者。


1954年, 主动承担国家倡导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创造性游戏”教改任务,获得成功。


1955年被评为成都市优秀工作者。


1956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在中南海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也在成都得到刘少奇主席的关心和叮嘱。


1958年出席全国和四川省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会议,1960年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被选为成都市东城区人民代表。


1985年评为省、市幼教研究会积极分子。


2005年正式退休。


良师益友 终身志向


优秀的老师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在蔡邦琼人生的关键发展期,两位老师至关重要。


何老师,明德幼儿园老师。


何老师身体不太好,腿有残疾,走路时腿是跛的。但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当时社会困顿,成人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无暇给与孩子更多温情的时候给与了她的“孩子们”无尽的爱与温暖,孩子们都不愿意离开学校。蔡邦琼说:“这位老师令人至今难忘。”以至于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14岁的蔡邦琼选择职业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华荫高级女子职业学校保幼专业”,并希望成为何老师那样的老师。


袁丽华,龙江路小学特级教师。


在华荫高级女子职业学校保幼专业学习期间,蔡邦琼在一次听课时接触到了龙江路小学的袁丽华老师。袁老师的自我修养和教育水平都很高,听她的课就是一种艺术享受。为了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袁丽华老师在课堂上放出小白兔训练学生,取得了显著效果。这让蔡邦琼深受启发,开始思考应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幼儿教师?


谈到袁丽华老师时,蔡老师回忆说:“在退休前,未听说有人能出其右”。


改革创新 建功立业


1953年,蔡邦琼毕业,进入国家重点幼儿园——成都市第三幼儿园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成都市的幼儿园的数量很少,公立的大概有七、八所,教会有二、三所,民办的有几所。当时的幼儿园是作为社会的福利性机构存在,最大的功能定位是托幼、解放家长、解放妇女劳动力,让妇女可以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参加工作,重点不在教育。因此,老师们最重要的职责是看管和照顾孩子,被戏称为“保姆”;幼儿园里面的活动大都是由老师主导的,孩子们没有自由。幼儿教师几乎没有培训和进修,没有继续学习的机会,更谈不上科学研究。


1954年上半年,国家提出学习苏联,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提倡“创造性游戏”,旨在改变老师在儿童教育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状况,恢复儿童的自我,进一步解放儿童的天性。改革创新在初期总是步履维艰,在没有人敢主动挑起“改革”大梁的情况下,蔡邦琼挺身而出,主动接受了这项任务,首当其冲做起了“改革”的第一人。


在教学实践初期,选择玩具、选择伙伴与收回玩具等环节常常是一片混乱的局面,上午的活动“战场”还来不及打扫,午餐已经需要准备了……一天下来,疲惫不堪。但是她没有气馁、没有害怕,认真努力地工作,并且摸索出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她每天都会跟每个儿童进行交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发现孩子的需求;坚持每天进行反思,将教学效果和点滴经验教训及体会记录在专门的笔记本;每天在把最后一个孩子送走后,就要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准备。


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终于摸索出在我国开展“创造性游戏”的路径,提炼出了“创造性游戏”的实施途径:即通过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如何选择玩具、如何选择伙伴、如何收拾玩具从而树立规则意识。很快,这项改革在全市、全省范围内学习推广。也因此,蔡邦琼被评为区、市、省等各级的先进工作者。


“要为幼教事业战斗一辈子!”


1956年,蔡邦琼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中南海见到了周总理。1956年的下半年,刘少奇到成都接见各行各业以及妇女界的标兵,蔡邦琼参会并且正好坐在刘少奇夫人王光美的身边。会议期间,刘少奇关心教师们的工作和生活,并说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人生的奠基工程,基础打好了,影响幼儿的一生,你要好好干哦。”自此,蔡邦琼下定决心、立下誓言:要为幼教事业战斗一辈子!


从工作到退休,曾经一起从幼师毕业的13名同学只有2人留在业内,而蔡邦琼就是其中之一。她不仅一直从事与幼教相关的工作,即便退休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理念,一直关心、关注幼教事业的发展。交谈中,我们惊讶于80高龄的老者对成都和我国幼教工作的深刻了解,对幼教改革变化每个细节的如数家珍。


蔡邦琼从幼儿园的数量、定位、管理、教师地位等方面发表了她对当今幼教事业的看法,语气中充满了对幼教事业迎来了春天的感慨。她说:


从数量上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整个成都幼儿园数量很少,公立的只有7、8所,教会有2、3所,现在各区公立的幼儿园有四五十所,再加公益、普惠和民办的,整个成都市有上千所;


从定位来讲,曾经仅仅是服务家庭的福利性质的幼儿园如今的定位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并且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


从政府管理上看,以前全市负责幼教的岗位就只有2个,现在市上成立了专门的幼教处,各区成立了专门的幼教科,政府每年还会拨出专款用以幼教事业的发展;


从老师的社会地位来讲,以前幼儿园老师被称为‘保姆’,现在不仅仅是真正的教师,还可以评职称,并且有了高级职称,老师们可以评副教授甚至教授,还有了学科带头人;以前自从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就没有学习的机会了,现在学习的机会也多了,不仅有学历提升,还有各种形式和层级的培训、幼儿园参观学习等……


蔡邦琼对目前幼教存在问题的关注,让我们更充分认识到她“要为幼教事业战斗一辈子!”的誓言真正是发自内心的真爱。


她认为,幼教事业正迎来“春天”的同时,全国幼儿园的发展水平仍然参差不齐,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不足,园长缺乏”。为此,蔡邦琼对幼教专业的学生寄予了殷切希望:真心热爱这个专业,学好做人和做事,勇于创新和开拓,并且做好传承工作,在掌握新理念、新知识的同时不能抛弃我们悠久的传统历史和文化。


告别蔡邦琼老人,我们这群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子,献身幼教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更坚定了,献身教育事业的情怀也更深更浓了。

编辑:闵秀玲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