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成都日报刊载屠火明书记理论文章:以产业升级牵引成都经济发展

浏览人次:
    受成都日报约请,我校屠火明书记就成都实施”五大兴市战略“,以产业升级牵引成都经济发展进行解读。2014326日日报理论周刊刊发屠火明书记的文章 (链接: http://www.cdrb.com.cn/html/2014-03/26/content_2022248.htm)现全文转载如下

   

以产业升级牵引成都经济发展

      □蓉轩理

       编前语: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把成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体战略确立为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这是成都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顺应中央和省委最新要求、发展形势最新变化以及群众最新期待,市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决定对五大兴市战略作出完善和提升。提升后的五大兴市战略,将为我们落实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提供重要工作抓手。从本期起,本报将邀请市级相关部门、区(市)县以及社科理论专家对提升后的五大兴市战略进行多角度解读,以帮助全市党员干部进一步加深对五大兴市战略的学习领会。

        从产业倍增产业升级,是以技术进步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将有力地促进成都经济向着提高质量与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

       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吹响了全面启动新一轮改革的新号角。全会对五大兴市战略进行了调整。全会提出,将产业倍增进一步提升至产业升级的更高阶段,成为成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产业升级新战略的确立,是当前我市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领先发展新的重要起点。


       产业升级是成都经济发展的内生要求

       近年来,成都保持了超越全国平均水平的GDP增速,经济规模总量已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特色与优势逐渐凸显,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全国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来考察,成都经济发展在科技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上,在产业结构、产业链分工等发展层次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经济结构需要继续调整优化,一、二、三产业的占比关系及融合程度,仍然不支持经济社会的高水平发展;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低端同质化竞争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水平偏低,绝大多数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粗放式、资源消耗高、附加值低的发展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体系尚未建立,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不够;支撑经济发展提高质量、提升水平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不尽顺畅。

      上述问题反映了成都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绝大多数产业,位居产业链中下游和价值链中部低端,经济发展亟待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这一严峻现实,通过问题倒逼机制将产业升级推到了全面深化改革日程表的第一列,成为破解当前经济发展困境的牛鼻子。实施产业升级战略,要求成都经济在追求产业倍增的基础上,务必着力提高科技水平、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成都现代产业体系整体发展由大转强,推动成都经济在价值链体系中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跃升。


       产业升级是系统工程,需做好顶层设计

       产业升级是一项涉及面广、触及层次深、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为最大程度发挥产业升级对成都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促进作用,务必加强统筹规划,实施顶层设计,确保产业升级方向正确、思路明确、路径清晰、重点突出。

       产业升级的方向与幅度选择,应确立改造升级(而非并购升级和创新升级)的主体地位。立足市情,粗放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和位居产业链中下游的低技术水平的产业企业存量较大,是劳动力就业的主体,在保证经济运行基本面平稳和维护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上发挥着高科技产业企业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改造升级产业,可充分利用既有要素配套、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配套,使最广大企业和劳动力获益,促进经济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产业升级的路径安排,应着力体现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轨迹。科学的路径设计,是产业升级长期可持续推进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尊重市场竞争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依靠法制手段规范市场行为,保证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收益。

       产业升级的核心战略是坚持创新驱动。整合创新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金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培育相结合,着力推动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逐步构建起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创新体系。产业升级的主要策略包括: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坚持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提升产业集约发展水平;坚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着力推动天府新区等高新产业园区产业先行升级,整合政府、高校和企业的优质创新资源,加强园区政产学研金宽领域协同创新,发挥好对全市产业升级的引领带动作用。

  

        以产业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从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考察,产业升级是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的演变趋势。就经济发展历程而言,从产业倍增产业升级,是以技术进步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将有力地促进成都经济向着提高质量与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

       产业升级有助于增强成都经济发展的整体活力。产业升级将深度激活经济活动中的三种重要力量:创新的力量、竞争的力量、集群的力量。不论是改造升级、并购升级,还是创新升级,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都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同时,由于产业升级的本质就是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业、优选高附加值产业,必然导致竞争的元素在经济发展中无处不在;由于产业升级的基本策略及目标就是完善产业链,寻求上中下游衔接互动,集群的力量同样无处不在。在市场化经济环境中,深度激活的这三种力量正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运行、始终充满活力不可或缺的维生素

       产业升级有助于提高成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上,产业升级表现为一增一减: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同时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实现集约发展,减少重复建设投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促进成都经济发展从劳动密集型、资源高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产业升级本身是从全球价值链中端低谷向价值链前后端高地扩展的逐利过程,积极谋求获取更高附加值,显然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效益。

       产业升级有助于形成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的良好机制。创新人才是产业升级的基本依托,一方面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会主动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与产业企业之间的高层次人才流动机制,为产业升级、经济发展造血。创新平台建设上,通过政府主导建立行业技术研究院等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企业主导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自主创新开发平台,高校主导建立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如:“2011协同创新中心),形成多点多极、交叉融合的创新平台体系。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整合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和创新机制的创新驱动战略,能基本构建起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机制。

       产业升级有助于提高成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产业升级对提高经济发展国际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国际化、资源利用国际化、产业链分工国际化、价值获取国际化几方面。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是技术创新,目前,成都的产业技术水平仍然较低,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美欧等发达国家手中,不管是原始创新、二次创新或集成创新都必须紧紧追踪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国际科技成果服务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成功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调动国际科技、人才等高端产业资源的能力得到增强,高附加价值更多地从国外流向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升级,对经济国际化的要求和贡献都尤为突出,天府新区等高新产业园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地,在推动成都经济国际化水平提升上肩负重任。

       从产业倍增产业升级是成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标志着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转变。抓住产业升级这个牛鼻子,着力发挥产业升级对全市经济的积极牵引作用,是成都经济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执笔:屠火明 成都大学党委书记)

  

    名词解释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定义是: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