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军可能未曾想到,因为曾经大学教授的一句“你愿意留校工作吗?”,自己踏上三尺讲台,一站就是25年,也成为了成都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大学教授。如今,张修军依然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充满激情,和同学们一起成长,享受这“热血青春”。
最难忘的就是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谈及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事,张修军的每句都离不开“学生”二字,“记得那时,我带领两支队伍参加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我们花费巨大精力把作品做到极致,而功夫不负有心人,颁奖时我们得知,作品最终获得了国家奖项,大家开心坏了!同学们把我抛向空中,那个兴奋和感动,令人记忆深刻。”
长距离巡航无人机、果园驱鸟、解决大货车视觉盲区的系统、为水果套袋的自动化履带机器人、智能垃圾车……张修军指导下的团队,学生提出稀奇古怪、好玩实用的点子,从想法变成了现实,从概念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智能软硬件,解决了现实“痛点”。
在同学们的印象里,从对学生进行创意思维引导、开发过程指导支持,到参与竞赛“收割”奖项,张老师从不缺席,全程在场,守护学生们的成长。
几年来,张修军指导的团队从开始的5人,到现在的100余人。一届届学生在他的带领下,从青涩到成熟,捧回来大量的荣誉。团队在挑战杯、创青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蓝桥杯、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知名赛事中屡获佳绩,获得省级奖项400余项,国家级获奖70余项。
在他的U盘里,158页的PDF文件是多年带领学生荣获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的荣誉证书合集,181页的科研论文,34页的科研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2页科研专利、科研项目合集82页,这是他和团队数年来的成绩与闪耀勋章。
“做好一名高校老师,既要科研好,更要教学好。这是很高的要求,我想努力先把某一项做到极致。”谈及对“教师”的理解,张学修认为,“路是自己走的,我可能刚好就是那个路牌而已。我要做的就是当好学生人生路上的那块‘指路牌’。”
高校学生与基础教育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让张老师对“育人”有不同的思考,今年获评成都市特级教师的张修军老师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老师应该在生活学习中及时给予学生们正面的引导,帮助他们做好人生规划,过好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什么是“好老师”?每个老师心中或许有着不同的标准,张修军老师的答案是,当好学生人生路上的一块“指路牌”。
本文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