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成纺 · 正文
媒体成纺

成都纺专思政教育“三衔接” 引领青年“拔节育穗期”

2019年06月21日 09:23    王诗倩    点击量: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教育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成都纺专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思政教育“三衔接”:主渠道和主阵地衔接、时效性和思辨性衔接、小课堂和大课堂衔接,增强青年在思政课堂上的获得感,在社会实践中的责任感,在人才培养下的满足感,不仅让思政课开得“理直气壮”而且开得“营养美味”。

主渠道和主阵地衔接,转变教学方法让可信的理论变得可爱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教育主阵地由课堂向课外延展,线下向线上转变,作为主渠道的思政课堂,要让深层次的理论渗入学生成长轨迹。成都纺专快速转变思政教学方法,让思政课堂随着学生成长的节奏“翻转”起来。一是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充分利用超星等信息化平台,线上组班,进行线上问答、线上考试,开展网络大讨论、时政小贴吧等,建成一批省级、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往“枯燥”的理论文字瞬间华丽转身成为可触、可感、可爱的“思维大碰撞”。二是“思考”代替“识记”。思政课设置一周时事播报、十九大思维导图制作、“两会”新闻我来报等环节,学生在课外自主收集时事话题,课上“讲新闻—辩新闻—说新闻”,教师现场进行引导。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原来“古板”的思政课堂成功转型为青年正确认识世界的“万花筒”。三是“主动”代替“被动”。拿出形势与政策课1/3的课时,举办形势与政策学生讲课大赛,课外自主“备课”,课内现场“授课”。将思政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变以往的“教”为主动的“学”。主渠道和主阵地的衔接让成都纺专“大思政”的育人格局逐步构建起来,可信的理论变得可爱,有意义的学习变得有意思。

时效性和思辨性衔接,深化教学内容让热忱的情怀变得有信仰

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有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更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才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成都纺专从思政课程内容入手,将思政教育的内涵无限延展,不仅“心有家国”,还要“心有明镜”。一是思政课程体系化。采用集体备课形式,专题教学和章节教学结合,将思修等多门思政课程内容融会贯通,避免内容重复、脉络不清、脱离实际等现象,既保证知识体统性,又增强的教育的针对性。二是思政课程时代化。结合当下学生最关心的热点话题设计教学,如小鲜肉偶像崇拜、网红盲目追捧等,以生活化视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局势设置教学内容,如抗癌药零关税看民生政策演变,中美贸易战看中国外交风云等,以大局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崇高情怀。深入浅出的课程设计,既回应了学生关切,又引领学生用辩证思维看问题。三是思政课程品牌化。将思政课搬上大讲堂,邀请知名专家、时代楷模到校讲座,开办《意识形态国际博弈和战略定力》、其美多吉到校作先进事迹报告会、《甄别社会思潮》等,吸引师生多达1500余人。品牌式的专家讲座,有深度、有高度、有启发,理论大家的宣讲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政治意识,坚定了理想信念。思政课时效性和思辨性的衔接推动思政教育走下“神坛”、走进“头脑”、走入“心灵”,让真理的智慧更有感召、有力量。

小课堂和大课堂衔接,优化教学环境让奋斗的青春变得有志向

小课堂在学校,而大课堂在社会,理论最终要回归实践,思政的教育不仅体现在文化的修养更体现在身体力行的实干中。成都纺专将思政教育全方位覆盖到校园文化建设和日常实践当中,让青年在课堂上接受理论,在实践中淬炼坚守。一是打造文化环境。以校史馆为圆心打造爱校文化圈,以家具、蜀绣博物馆为圆心打造传统文化学习圈,以刺绣、服装等大师工作室为圆心打造工匠精神传承圈,以校内标语为圆心打造核心价值感召圈。通过文化环境的塑造构建思政教育的“同心圆”。二是做精社会实践。在战旗村等建立4个社会实践基地,乡村振兴政策宣讲、“农夫记忆”劳动教育等,参与学生达总人数的1/3。常态化个性化的“高校+支部+农户”的“战旗村模式”评选为成都市“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三是广搭社会平台。走进邛崃监狱开展警示教育,用实际案例筑牢法律底线;联合儿童福利院开展残障儿童关爱行动,用义务服务唤醒社会责任;走进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用英雄事迹沉浸精神洗礼。成都纺专“青马基地”延展至校外,青年就业选择、人生理想与社会需求贴合。思政小课堂和大课堂的衔接,让思政课不再停留口头或笔尖,青年在实践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以“实干兴邦”。

消息来源:四川教育网2019-06-21

犀浦校区:成都市犀浦泰山南街186号 邮编611731
邛崃产教园区:成都市邛崃市君平大道东段379号 邮编61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