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全德同志事迹材料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1日
耐得寂寞 辛勤付出
——苑全德同志事迹材料
苑全德,男,1981年生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副教授,长白山技能名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人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全国机器人锦标赛赛裁判组成员、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裁判组成员、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裁判组成员。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师的任务是将学生的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其次根据学生特点提高其修养,传授相应的技术;最好的教育方法可以用老子的话来概括: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这是苑全德同志多年以实验室为平台,培养学生的最深刻的体会。
基于以上教育理念,他尝试为实验室营造人性化的、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本,尝因材施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具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2009年,我校承办第九届全国机器人锦标赛结束后,苑全德将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7级李宁为核心的参赛小组保留下来,在电信学院领导的支持下,组建了“多智能体机器人实验室”,从此开始了他近10年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后来,这个实验室被授予长春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称号。实验室以机器人设计及其控制,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为主要方向,通过参与研究室项目或者自己的创新项目可以学习到软件开发、机器人智能控制、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给学生们以极大的视野。
2012级的刘全乐同学,刚进实验室时,下巴留三根长须,眉目之间带有傲然之气。当时,苑全德想:一定让他三根胡须自行去掉,并改变其气质。针对该同学悟性好,思维活跃的特点,苑全德经常与之交流,探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专业知识到传统文化,甚至道家哲学,不知不觉中,他的气发生了变化,胡须不知何时没有了。刘全乐同学喜欢钻研信息安全技术,对渗透技术有较深入把握。苑全德认为,这样的人才需要引导,否则一旦成为骇客,将会使其人生走入歧途。在不断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苑全德尽力改变了他。目前刘全乐在东北师范大学读研,经常回来交流,师生之间其乐融融。
2010级的王田雨是苑全德非常欣赏的一位同学,该生憨厚实诚、踏实肯干、有担当。对多项技术有所研究,随苑全德做了一些实际的工程项目,积累了工作经验。为了使移动机器人基于视觉导航,曾经有一次累得胃病复发,对此苑全德非常内疚,一起探讨保养之策,包括点按穴位、作息、饮食等各个方面。付出就有回报,该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读研,拜在苑全德师兄门下,仍然研究机器人技术,前途光明。平时联系起来,仍如在实验室时一般亲切。
2009级的钟家春同学,进实验室时,非常了解计算机硬件,不过侧重于计算机组装,擅长计算机系统维护。苑全德与他不断交流,从侧面告诉他,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拥有这样技能非常好,但不能骄傲,这只是应用的初级水平,而算法分析、软件研发能力更重要。苑全德安排他负责机器人硬件的维护、升级开发等工作,在此后他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钟家春毕业后,考入香港城市大学读研,目前在香港工作。甚至2015年实验室到深圳参加全国机器人锦标赛,临行前一台机器人的器件损坏,无法及时购买更换,就联系并委托他购买,并从香港带到深圳。他欣然答应,协助维修好机器人,并全程担当我队摄影师(他的摄影技术非常了得)。
在苑全德从实验室里带出来的学生,一个比一个优秀,如李宁、康录朋、严露露、朱金国、张凌晨、王建、张洪锋等。到目前为止,从实验室走出来的40余人,通过参与到实验室各项活动,学生素质得到提高,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良好,很多学生进入了诸如搜狐、京东商城、用友、深信服、人人网、锐捷等大型IT公司,有的学生进入了军工企业、地铁系统软件公司以及银行系统从事软件开发,另有同学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名校。
在苑全德的组织带领下,学生参加多项学科竞赛并屡屡获奖。自2008年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以来,长春工程学院队一直保持了很好的成绩,每年均可获得一等奖、二等奖若干。仅近三年就获奖得22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2项。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苑全德用其所有才学和能力,承担智能电网专业2013班主任工作。
2013年,电信学院新成立了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苑全德担任这个新专业的班。苑全德说:“第一届学生的质量将影响到整个专业未来的发展,自觉得任重道远”。
第一次给他们开会,苑全德让他们把自己当作重要人物看待,做每件事时,多考虑对自己将来的影响,其实要传达两个字:自重。每位同学上台自我介绍,苑全德都安排录像,眼看这届学生要毕业了,是该再给他们回味一下自己当年的青涩了。
刚入学时,同学们就问:我们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将来能进电网么?苑全德也非常纠结于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个新专业,定位为电气类专业,该专业肯定会被电力系统认可,但第一届会不会有波折?谁也不敢确定。他只能告诉大家,希望很大,但为了预防万一,大家好好学吧,为考研做准备,读研可能是比直接进电力系统有更好的出路。
苑全德所带的这个班级,学生们不但将学习放在第一位,且重视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在奖学金、家庭困难补助等各种评选,都以学习为主。老师们评价电网1341班,班风正、学风浓、尊师重教,与各位任课老师关系融洽。电网1341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电信学院前列。
2017年这个班级毕业,100%就业,其中考研6人,考入国家电网20人,6人进入电厂,1人出国。
个性化培养与引领,把对学生的爱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
苑全德对于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可以说没有什么个人的功利目的,纯粹是希望对同学们的成长起那么一点助力,将这个实验室将持续运行下去,靠的是对学生成长的寄托,靠的是一股让学生在自己的带领下成长的成就感。
苑全德规定了一个“入室首要条件”,就是要有团队精神、共享精神、考虑他人,可用“德”字概括,其次要学有余力,可用“才”字概括。他认为,德才兼备的苗子,将来必然成器。在学生加入实验室后,他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成为学生成长的“秘密武器”。
有一件事,让苑全德十分有成就感。今年,苑全德接到了校友刘老师的电话,说急需一位精通硬件的计算机专业研究生,读他的博士。他当时就想到了正要毕业的寇磊同学,就推荐给了那个校友。寇磊一开始不想去读,因为他已经签了上海一家公司,待遇不错。其实局外人一眼能看出机会是多么难得。苑全德从未来的职业规划、发展前景到读博带来的好处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最后,这个学生也终于答应去读这个博士。不料第二天去现场确认报名时,又动摇了,非要去工作,微信里反复探讨,最后苑全德系里另外一个老师给他打个电话劝说。终于寇磊同意先去刘老师实验室看看,如果自己能胜任则去读,这一去参观,事就成了。刚刚的博士入学考试、面试完毕,这个学生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