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三农”专家谈 | 樊胜根:加快构建我国可持续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编者按: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闻中心特开辟“‘三农’专家谈”专栏,邀请学校权威专家深入解读会议精神,把握“三农”工作新动向,共同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未来“三农”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不仅提出了总体目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更是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行动和举措。“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是其中的重要举措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逐渐从“吃饱”向“吃好”和“吃得健康”转变,对食物的多样性和品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我国当前食物供给体系面临不可持续和不健康等诸多挑战,无法满足人们对有营养、可持续、多样化食物的需求。一是食物供给过度依赖粮食,粮食播种面积占了耕地面积的约70%。二是农业生产高度依赖耕地资源,我国耕地复种指数均值已从2001年的1.14上升至2018年的1.3,部分地区甚至高达3.00以上,耕地生产的食物超过所有生产食物能量总量的80%。三是食物供给体系“跑冒滴漏”严重,食物损失和浪费数量巨大。我国在产后处理和储存、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环节的食物损失总量超过1.7亿吨,食物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四是食物结构性短缺,高度依赖国际进口。2022年,我国食物能量自给率下降至82.6%,蛋白质和脂肪的自给率下降至71.0%和75.7%,主要是进口畜产品及其所需要的饲料。因此,亟需依据大食物观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可持续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一方面,丰富国内食物供给和保障食物安全,另一方面,还可以缓解耕地、水等资源压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构建可持续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森林、草原和江河湖海资源丰富,具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等优良传统,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发食物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土特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具有广阔的前景,不仅能提供丰富多样的高品质食物,而且能够促进农民增收。但是,重构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多种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仍存在矛盾;二是多种资源的科技研发投入和政策支持不足,多元化食物供给开发还面临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挑战。三是各种森林、草原和江河湖海产品还面临销售渠道窄,品牌建设乏力和销售困难等现实难题,难以体现其产品和生态价值。

构建可持续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变革农食系统供应链全环节从各环节发力:一是要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制定构建可持续的多元食物供给体系的战略目标,明确优化食物来源的具体方案和路径,统一制定相关政策。二是要建立大食物统计监测体系,统计监测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资源生产的食物数量、质量、营养、成本,以及监测资源的数量、质量和资源承载力等。三是要重新定位和优化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森林、草原、水域资源、设施农业等的政策支持和科技投入力度,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放宽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使用的限制等。四是要促进多种食物资源的适度合理开发,需要加强生态环境部和农业农村部的合作,既保护环境,又能保障食物供给。五是要规范行业标准,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激励,借助技术进步推动中游环节食物营养有效利用。六是要多途径参与国际食物供应链体系建设,通过“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平台的共建合作,深度参与食物供应体系的全球治理;鼓励我国企业参与全球食物全产业链合作,增强食物产业的全球竞争能力。

供稿:经济管理学院

编辑:马文哲

责编:范晨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