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由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微生物生物技术分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主办的“微生物生物技术从基础走向应用”暨庆贺李季伦院士百岁华诞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中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报告厅举行。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北京市政协常委、民盟北京市副主委王亚愚教授,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海花研究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微生物生物技术分会理事长叶健研究员等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党委书记孙德昊主持。
会议开幕式上,与会嘉宾观看李季伦院士百岁华诞纪念视频,通过一幅幅珍贵图片与会者共同回眸先生解民生、治学问、育英才的难忘瞬间,感受先生“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科学家精神。
孙其信代表学校向李季伦院士百岁华诞表示衷心祝贺,祝福李先生长寿安康、幸福美满。孙其信表示,李先生是教书育人的典范。他在70余年职业生涯中,为多领域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李先生是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李先生先后研制推广了赤霉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玉米赤霉醇、阿维菌素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填补了我国农业科技的空白。李先生是爱党爱国的典范。他一生的奋斗体现出其坚定信仰和深厚爱国情怀,为新一代农大人树立了典范。当前,中国科技创新进入新时代,要弘扬好老一辈科学家爱国奉献、敢于拼搏的精神,以老一辈科学家展现出的勇气和魄力,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创新,更好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王亚愚代表民盟北京市委向李季伦院士百岁华诞送上祝福。他表示,李先生始终践行科技报国、教书育人,推动我国农用微生物研究领域跻身世界前列,积极为我国农业领域发展、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建言献策,是我国农业科技界、农业教育界的楷模。希望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全体盟员以李季伦院士为榜样,厚植家国情怀,为我国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杨海花代表中国微生物学会向李季伦院士百岁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她回顾李季伦院士担任学会理事长及学报主编期间,为微生物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期刊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她表示,李先生热爱祖国,是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学家。李先生一生为我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培养了许多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为国内微生物领域的众多学子提供了教导、栽培与帮助。
叶健表示李季伦院士的科研生涯始终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从建国初期参与调查美国细菌战,到带领团队研制多种农业生长调节剂和抗生素,再到主导克山病病因研究,李先生的众多科研成果不仅解决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难题,也为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福祉。他表示,李先生作为微生物生物技术分会的创始人和首任理事长,积极推动微生物生物技术创新服务于农业生产需求,引领开辟了农业微生物技术的新天地。
宋丽娜博士作为李季伦院士弟子代表发言。她分享了与李季伦院士相处的点滴故事。她提到,李先生最常讲的一句话便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李先生将这句话融入科研与教育工作中,始终以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与包容引领的教育精神指导着学生,教导学生既要专注科研更要学会做人。
李先生之女,生物学院李颖教授代表家属,向给予父亲关心与支持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感谢。
随后,学术交流研讨会拉开帷幕,会议由生物学院宋渊、田长富教授主持。李季伦先生弟子们围绕多杀菌素的应用、细菌生物被膜瓦解技术、构建非核糖体肽高产菌株、联合固氮菌遗传调控、趋磁细菌与磁小体医学应用、细菌素在对治抗药性细菌中的应用潜力、红曲菌共发酵代谢产物的调控机制、掷孢酵母类胡萝卜素合成与调控等方向介绍相关研究工作进展,系统呈现微生物技术在农业提质增效、疾病诊疗创新、食品医药开发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民盟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亚一,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赵勍,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辛贤,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洪海燕,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院长郭岩,民盟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成员,李季伦先生弟子及再传弟子们,生物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离退和在职教师及师生代表等26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会议期间,李季伦院士弟子、生物学院师生代表等一同前往李先生康养之地,为李先生贺寿并合影留念。
记者:姜萍萍
供稿:生物学院
摄影:姜萍萍 学生记者 张亦驰
供图:生物学院
编辑:马文哲
责编:范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