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随着化学药剂等农业化学投入品的大量使用,农药残留污染逐日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肥力下降、生态退化失衡。面对大地母亲这一沉疴,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植物医生”王琦教授开出了特别药方——用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控。
土壤加点“益生菌” 踩住土壤污染的“刹车”
1989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王琦分配到内蒙古武川县农业局工作,彼时当地的油菜深受油菜跳䖬害虫为害,为此农业局专门成立了项目组,王琦作为项目组骨干与专家携手攻坚,有效解决了跳䖬虫害,最终的研究成果还获得了内蒙古科技成果奖。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持续进行科研探索、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更多技术保障,就深深植根于王琦心中。
1997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并留校任教的王琦,开始探索如何用有益微生物调节微生态失衡并合理控制化肥农药用量。他带领团队数十年奔走在科研、生产第一线,对防病促生芽胞杆菌等益生菌的筛选、作用机理和规模化生产工艺进行了开创性系统研究。他主张将“益生菌”加入土壤及应用到农作物上,这既能最大限度调节生态失衡、逐步减轻土壤污染负荷,又能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促进农作物增产提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切实踩住土壤及环境污染的“刹车”。
迄今,王琦已投身生物防治产品——微生物制剂的研究长达26年。他提到,“我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格局调整,用生物农药替代或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实现化学农药负增长。”
截至目前,王琦团队筛选出生物防治潜力高的菌株两千多株,用于产品生产的菌株两百多株,研发出微生物制剂产品九十多个。系列产品已在全国31个省区市50余种作物上推广应用,累计面积超10亿亩,还于2019年被引进韩国及东南亚国家,极大提升了微生物制剂产品的国际化影响力与辐射力。
既让“菜篮子”拎出幸福感又让“腰包”鼓出安全感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农业生产逐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与安全型过渡,人类防治病虫草害的手段已逐渐由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转向绿色防控。微生物制剂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抓手,为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保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在全球农业生产中被广泛认可。
多年试验表明,微生物制剂系列产品对于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土传病害、微生态失衡卓有成效,农作物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绿色健康的农产品,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出了幸福感!
作为多地科技特派员,王琦带着微生物制剂走到全国田间地头,与多地开展合作。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的马铃薯主产区,因连作8年导致疮痂病害严重,产量下降一半,连续使用微生物制剂三年后有效解决连作障碍,产量得以恢复并提高;新疆哈密市葡萄生产主产区,引入微生物制剂后,化学药剂使用下降,成本也有降低,水果品质提升,收入得到提升;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的龙眼园区在微生物制剂的加持下,果园生态环境改善,龙眼树和铁皮石斛和谐共生,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方面,微生物制剂产品的合理使用,能够改善土壤健康水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频率和成本。另一方面,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真正实现了“授农以技、藏粮于技,增产提效、藏粮于地”的目的,让农民的腰包彻底鼓出了安全感。王琦不仅守护了农民赖以生存的一方土地,守护了百姓餐桌上的健康食品,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中的使命与担当,堪称真正做到了让实验室数据转变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法宝!
深入“生产前线” 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全球范围内有关生物防治方面的技术种类繁多,其中,很多技术难以落地和大面积推广。唯有落地,才能够真正实现产品价值。
多年来,王琦坚持亲力亲为投身于生产一线的调研与推广。每年王琦都协调资源、率领团队,进行上百个示范实验。如今,微生物制剂产品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并打通线上线下零售渠道。2018年,经科技部批准,由王琦牵头成立了“植物微生态国家级星创天地”。星创天地以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健全创新体系为核心,聚集产品、技术和人才等资源,研发新型高效农作物病害生防菌剂产品,构建以农作物病害生物防控为导向的高效成果转化体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数十年的辛勤工作,“上游研究、下游应用”完整链条的打造,不仅助力了我国农用生物制剂的自主创新,而且持续推动了我国的生物防治技术及应用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构建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解决农业病虫草害、布局安全防控提供了“秘密武器”。
二十多年来,王琦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获得18项科技成果奖励,其中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农业农村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等;授权专利37件;发表论文235篇,其中SCI67篇;出版专著19部,其中主编6部;获评神农领军英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会士等荣誉称号。
关于未来规划,王琦表示:前路漫漫,百折不回。科研“有瘾”,永不止息。
供稿:植保学院
供图:植保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