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故事 | 李佳怡: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图片1.png

李佳怡,中共党员,生物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20级本科生。四年累积必修GPA3.93,学习成绩排名3/95。现任生物学院试验231班班主任助理,曾任生物学院第28届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中国农业大学第19届学生会常任代表委员会委员。曾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崇德先锋奖学金、文体优秀奖学金、阎隆飞奖学金、寻梦未来学习奖学金、香港崇正奖学金以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三好学生、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曾获2022年国际基因工程及其大赛 (iGEM) 获包括全球Top10等六项奖项、北京市大学生生物学知识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C类二等奖等荣誉奖项。

脚踏实地,夯实基础

“选择生命科学专业的意义是什么?”自2020年步入中国农业大学校门起,李佳怡曾无数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或许是探索未知的机制通路,为农业生产指明新方向;又或许是开发治疗人类疾病的药物,为医疗诊断提供新手段,在生物学院学习的这四年中,她以汗水与努力拓宽着问题的边界,又以实践与思考充实着问题的答案。

在专业学习方面,李佳怡脚踏实地、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矛,她相信本科阶段的专业课程对于未来的科学研究具有“地基”一样的作用。课内学习中,她共有43门课程达到A+及A的成绩,每一门课都记录整理了完整的学习笔记以及思维导图,对于生物专业的学习经验,李佳怡认为,“于我个人而言,梳理知识体系并搭配课外习题比较有效,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生命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李佳怡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2022年4月起,她作为CAU_China 2022的一员参与了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 (iGEM),和其他队员一起完成了课题《“COM-ON”护石传说》,项目用工程化微生物产生的草酸钙保护石质文物的研究。这一合成生物学与文物保护的创意联动获得了评委高度的认可,最终团队获得了全球TOP10,赛道第一,金牌在内的六项荣誉,打破了我校参赛以来的最好记录。

图片2.png

第一次在科研中的小小成功给了李佳怡莫大的鼓励,也更加坚定了她在生命科学领域继续深造的强烈愿望,于她而言,无论是独立且顺利地完成一个实验操作,还是从前人的工作中探寻一点蛛丝马迹,抑或是思维碰撞时的灵光乍现,都带给她满满的成就感。李佳怡现已保研至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抱着对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浓厚的兴趣,她在大四毕设期间主要参与了与基因编辑工具的研发有关的工作,从科研小白一点点做起,在学习实验操作的同时,她也深入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领域,在阅读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对课题进行思考。现如今,她有一篇以共同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已被《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 接收。对于未来,她满怀热情与憧憬,愿在生命科学这条道路上步履不停、躬耕不辍,真正作出对人类健康有意义的工作。

崇德向善,履践致远

在学习与科研之余,李佳怡还参与了院内外多项学生工作、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作为生物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三年中她参与举办文体活动30余项,用实际行动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致力于给同学们最美好的回忆;作为校学生会常任代表委员会委员,她听同学所想,予同学所需,关于完善西区体育设施的权益提案也得到了学校层面的正面反馈与积极推进;作为试验231班的班主任助理,她积极配合学院工作,辅助新生教育,帮助新同学扣好大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在社会实践方面,无论是通过社区公益性互动课堂,还是制作科普性讲解视频,她积极带领小队成员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科学魅力;在志愿服务方面,连续三年的迎新志愿、校内战“疫”志愿者以及科技馆志愿者,三年来她的志愿北京时长累计达到148.5小时,时刻保持冲锋在前,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体现了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

图片3.png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如果一定要给学弟学妹们大学生活一个建议,李佳怡提到了自我驱动力,“大学里面所有的机会都需要自己去主动争取,每一件事完成的背后都需要自己保持积极向上、坚定不移的自我驱动力去克服一个个困难”。或许,一切自驱力的来源是对于专业领域极大的热爱,让她勇敢地迎接挑战,矢志不渝。在未来,她也将继续奋斗在科研道路上,以青春之激情、青春之汗水追寻民生健康的终极理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供稿:生物学院

供图:生物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