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在线直播我校植保学院自然美育课堂 超200万网友同步观看

为深入推进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育人实践,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家精神,5月27日,自然美育课堂走进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开展题为《醉心小虫研究胸怀家国天下——小昆虫背后的科学家们》的专题讲座,昆虫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高峰副教授通过小昆虫背后的科研故事,向青少年诠释微观视域下科研工作者的家国担当与学术追求。

image.png

本次活动同时为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组织开展的“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之一。讲座现场,高峰老师系统讲解了昆虫多样性、生物功能与科研价值。通过蝗虫灾害治理实例,她带领学生们回顾了几代昆虫学者服务国家、支撑农业安全的科研历程,深刻诠释了科研报国的使命担当。她指出,东亚飞蝗曾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大威胁,正是科研工作者的持续攻关,提出了“改治结合、根除蝗害”的策略,守护了国家粮食安全。

截屏2025-05-29 11.12.02.png

在展示昆虫仿生、拟态现象、色彩习性等趣味案例中,同学们纷纷感叹昆虫世界的奇妙,也对“虫翅背后的科技密码”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少学生表示,小小的昆虫背后竟蕴藏着如此深远的科技价值,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科学家们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与坚守。他们为之动容的,不仅是昆虫的神奇,更是科学家精神中那份“甘坐冷板凳、心系大天地”的执着与情怀。高峰老师也勉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像科学家一样始终保持好奇、坚持探索,在实践中体悟科研的意义,在追问中培育时代担当。

此次活动由新华网同步进行了全程直播,累计超200万人次在线观看,社会反响热烈。

自然美育课堂是植物保护学院践行“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的生动实践,作为自然美育系列的一部分,通过“走出去”,搭建高校与基础教育联动平台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广大中小学生对多彩自然世界的热爱和探索,提升科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目前已举办11期;同步举办的还有“自然美育讲堂”通过“请进来”不定期邀请自然科学家、科考队员、博物达人等走进农大校园,让更多学子感受自然美育和农业科学的魅力,目前已举办16期。

供稿:植保学院

供图:植保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