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清明节,按学校、学院党委安排部署,理学院师生前往顺义区潮白烈士陵园、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平谷区大华山镇大华山村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汲取奋进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深化“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
上午9时许,师生一行怀着肃穆敬仰的心情来到位于顺义区的潮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在陵园工作人员的讲解带领下,师生一行环绕陵园一周了解先辈烈士们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随后师生在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前肃立。刘思扬和姚春联同学向大家介绍了陵园的基本情况和以李昆烈士以代表的革命先烈事迹,李昆烈士是顺义区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和李大钊一起被捕后英勇就义。霍宇轩、周贝、熊材明、孟博莹等四位同学诵读了《致革命先烈的一封信》,声音缔结情感,文字传递力量,革命先烈们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令现场师生和瞻仰民众无比动容。随后党员师生面向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响彻陵园,表达着后辈青年将以革命先烈的精神为信仰的火炬和前进的榜样,让英烈精神薪火相传,让青春岁月踔厉奋发。宣誓结束后师生向烈士纪念碑鞠躬致敬并依次走向纪念碑为革命先烈敬献鲜花。最后,师生分头来到墓碑前用提前准备好的工具俯身擦拭纪念碑上的灰尘,擦亮烈士丰碑。
上午10时,师生一行来到焦户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参观学习并现场感受地道实景,师生看到了人民凭借土枪土炮顽强拼搏的英勇斗志并被错综复杂而又精彩绝妙的地道设计所展现出先辈们的智慧与毅力所折服。
理论联学共建,支部合作共赢
中午时分,师生一行来到了平谷区大华山镇大华山村,大华山村党总支书记张立军对老师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为师生介绍了大华山村的基本情况。在村委会,张立军介绍了网格化管理工作,疫情防控、接诉即办、垃圾分类、文明城区创建等工作都依托网格化开展,构建了基层和谐发展新格局;在村史馆,张立军通过一张张照片和一件件实物向师生介绍了大华山村的历史沿革、村貌地形、人口产业、民风文化等内容。
随后,师生和村民来到村民服务大厅开展共建工作交流,理学院教工化学一支部党员、应用化学系教授杨新玲以《春季桃树病虫害及其防治》为题向村民介绍了蚜虫、蚧壳虫、叶婵、蝽象等春季桃树常见的病虫害及主要用药方法。学校博士宣讲团成员、理学院农产品安全专业博士研究生贾玉姣通过介绍农大师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讲述了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和重要意义。理学院分团委书记、本科化学第二党支部书记、专职辅导员曹国良转达校团委、学院党委对共建工作的部署和期待,向大华山村村民介绍了学院分团委的工作及本科化学第二党支部建设情况,并从理论联学、知识下乡、结对辅导、社会实践等方面交流了对支部合作共建的想法,同时他还对同学们提出了“学扎实”、“沉下去”、“动起来”的实践要求,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扎实学识帮助村民解决真问题。最后,曹国良、张立军共同为“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实践育人基地”揭牌。
走进田间地头,深度调研交流
共建交流座谈结束后,师生一行分三组围绕大华山村农药使用现状和减量增效、闲置土地现状和再利用、大桃线上销售渠道拓展等主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研走访。在农药使用和减量增效调研中,小队成员先是来到了农药化肥销售点与销售人员深入交流,销售人员对于选择农药的考虑因素、农药使用量、施药器械、安保措施、农药残留、废弃施药用具等问题的回答同学们都认真记下,最近正值大桃施药的最佳时段,同学们也不时与前来购置农药的村民交流访谈,访谈结束后同学们还来到桃园实地观看了施药灌溉等情况。在闲置土地现状和再利用调研中,小队成员在和村民的座谈交流中梳理了大华山村农用土地闲置的主要原因及土地再利用存在的难点,通过实地走访蔬菜大棚探究闲置土地再利用的新形式。在大桃线上销售渠道拓展调研中,小队成员通过走访村民了解了目前大华山村的大桃销售情况,大桃的销路目前可以保证,关键在于出售价格不高导致收益不理想,同时桃农以上了岁数的老年人居多,对于线上销售等手段他们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激发了同学们进一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兴趣,返程途中各小队成员围绕调研的基本情况、现状及问题、解决问题存在的难点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案进行了交流分享。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强国建设需要深入田间地头发现真问题,破解真痛点。理学院将通过实践育人的形式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并推动研究对策的落地转化,帮助大华山村破解发展难题,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用实际行动勇担作为建设农业强国青年先锋的时代责任。
此次活动由理学院分团委、本科化学第二党支部联合组织,理学院近50名师生参加上述活动。
供稿:理学院
供图:理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