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 “大思政课”战略方针,更好地凝聚 “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共识和行动,同时保护和传承二十四节气优秀文化,近日,学校《二十四节气科学与文化》通识课程团队带领学生前往中国古代节气特色建筑群——天坛公园进行实践学习。
本次活动由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王靖教授和CAU二十四节气工作室负责人胡琦老师组织和带队,邀请天坛公园经营队商店联合党支部副书记张璐怿为师生介绍天坛公园的基本情况和各个建筑的历史和寓意。
天坛公园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主要包含圜丘坛、皇穹宇和祈年殿等建筑,历史上,每年春分和秋分皇帝都要到天坛祭天,祈求天灵感应,保佑农业丰收。
张璐怿首先带领大家来到圜丘坛,这也是皇帝冬至日祭天大典的场所。张璐怿介绍,圜丘坛坛面为艾叶青石,汉白玉栏板、栏柱雕成,两道外方里圆的围墙象征着“天圆地方”,圜丘的整个结构如坛面、台阶、栏杆的石制构件,都取九或九的倍数用以象征天。接着向北走是皇穹宇,皇穹宇周围的围墙具有传声功效,俗称回音壁。从皇穹宇通往祈年殿的是丹陛桥,它北连祈谷坛,南接圜丘坛,南低北高,寓意皇帝祈福的意愿能够传达给上天。最后,张璐怿带领大家走到了祈年殿,也是天坛公园中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祈年殿内部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四季,中层12根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24根象征24节气。
胡琦表示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大学生对传统节气科学与文化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此次活动的收获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王靖总结说,此次天坛公园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更提升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尊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让更多青年学子走进天坛公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供稿:资源与环境学院 胡琦
供图:资源与环境学院 胡琦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