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环学院师生党支部开展“治碱还沃土 强农报国情”盐碱地改良专题讲座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科普盐碱地治理技术、提高强农爱国意识。近日,资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和本科生环境工程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活动邀请资环学院胡树文教授作“治碱还沃土 强农报国情”的专题讲座报告,本科生环境工程党支部副书记王逢林主持。

我国盐渍土面积巨大、种类繁多,盐渍化问题突出,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资环学院胡树文教授团队常年致力于盐碱地改良,扎根生产一线,“十年磨一剑”,发明了土壤改良剂,大大提高了脱盐效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681204797425062325.jpg

1681204869252010507.jpg

讲座中,胡老师以盐碱地治理前后的照片对比开篇,从为什么要治理盐碱地、我国盐碱地资源情况、盐碱地治理意义和中国农业大学治理盐碱地光辉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胡老师表示,盐碱地治理就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只有盐碱降低了,产量才上得去,乡村才能振兴,粮食安全才能守住。

1681204919357085584.jpg

随后,胡树文教授展示了吉林省、山东省等多个地区改良土壤、治理盐碱的典型案例,根据不同盐碱地特点因地制宜,经过多年研究形成了“重塑土壤、高效脱盐、疏堵结合、垦造良田”的治碱理念。胡老师深入剖析了当前盐碱地改造治理技术的治理难点和瓶颈,强调盐碱地治理任重道远,需要多学科合作、多维度研究。

在问答环节,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苗双喜老师、本科生环境工程党支部党员徐雨萌等师生针对胡老师的讲座,就治理成本、治理时间、曲周治碱历史等问题踊跃提问,胡老师一一耐心解答。

1681205017983080691.jpg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讲述生动,与会师生对盐碱地治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激发和强化了师生的自豪感与荣誉感,以及对环境工程的专业认同感,提升了师生专业情怀,培养了强农强国意识。

1681205044156072011.jpg

资环学院40余名师生党员和积极分子、来自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教师及博士后、知名企业人士参加了本次活动。

供稿:资源与环境学院 李思 王诺婷

供图:资源与环境学院 王逢林 王诺婷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