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繁荣学院学科文化,培养师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理学院党委推出《科学之美·创新智造》系列报告活动。4月17日下午,系列报告第二讲在东校区三教112教室举办,旷视科技基础模型组基础检测方向组长葛政应邀为师生讲授“GPT-4与视觉语言基础模型”专题讲座。理学院专职辅导员杨帆主持讲座。
葛政以工程师与人工智能的对话为切入点,向大家介绍了能够识别图片内容、进行意图推理且具备一定常识的多模态自然语言大模型(GTP-4),深入浅出地阐述了GPT-4的技术原理,并以“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关键词,细致讲解了模型训练过程和预测方式。葛政将理论知识讲授和现场演示相结合,让现场师生发起话题,与GPT-4模型进行对话,让大家直观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他指出,就像人类从小接受大量学习一样,GPT也是在不断学习中进步,它的学习和训练是受到监督和控制的,能够在众多生成的答案中挑选并记住符合人类价值观的观点和意见,GPT就像一头奇形怪状、包含各种各样观点和预判的“怪兽”,训练它的工程师们选择性地为它赋予不同的面孔。葛政通过国内外的实际案例,介绍了当前GPT的应用价值,鼓励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不断发展创新。
葛政带来的精彩报告进一步激发了现场师生的兴趣和热情,大家围绕人工智能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师生们就“未来人工智能能否改变大模型、大数据的范式,以小样本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近期引发众人关注的自然语言模型(Chat-GPT)能否通过图灵测试”“如何训练Chat-GPT的泛化能力” “GPT能否像人类一样跳跃性地回答问题”“未来如果给GPT像嗅觉、听觉等更多维度信息能否使它更像人类”等问题提出思考。针对现场师生们的提问,葛政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讲座吸引了不少感兴趣的师生参加。信电学院赵明教授,理学院教工数学第一党支部书记徐义田教授,理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主任马晓栋副教授,旷世科技彭雨昂、董润沛和来自学校相关单位、各学院的近100名师生参加报告会。
供稿:理学院
供图:理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